摘要:油用牡丹因牡丹籽含油率达22%, 牡丹籽油核心成分α-亚麻酸含量42%、亚油酸含量28%, 并且还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 从2012年起在全国得到迅猛发展。本文通过田间试验, 详细研究了油用牡丹在南充地区的栽植成活率、生长特性、单位产量等, 并开展了育苗试验, 得出了油用牡丹在南充地区的栽植成活率可达90%以上, 亩产量75 kg, 出苗率可达85.2%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南充地区; 油用牡丹; 栽植成活率; 生长特性; 出苗率;
油用牡丹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牡丹类型, 具有适应性强、出籽率高、油质好等优点。牡丹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6.2%, 其中含有被称为“血液营养素”的α-亚麻酸42%以上[1].牡丹籽中还含有氧化芍药苷、8-去苯甲酰芍药苷、芪类和黄酮类等其他药理活性物质[2].2011年牡丹籽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正式成为食用油品种[3];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林业局将油用牡丹划为木本油料作物, 使得其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新兴产业。
截止到2016年5月中旬, 南充市共引种栽植油用牡丹4 500亩, 栽植模式主要分为林药油型、林药型、粮油型、油草型、纯 (油) 型等。油用牡丹种植的快速发展很快就将带来一个现实问题:高效、高附加值的产业化问题, 解决不好就会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对于油用牡丹在南充市是否具有高产量、高效益的问题, 南充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分别于2015年、2016年进行了《油用牡丹区域性栽培技术研究及丰产示范》、《油用牡丹区域适生性及丰产性研究》项目的立项研究, 对油用牡丹在南充地区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 得出了适生性及丰产性结论, 为南充地区是否适合大力推广油用牡丹进行进一步论证提供了参考。
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材料
试验基地位于南充市嘉陵区世阳镇小院寺村, 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 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 年均气温15.8~17.8℃, 1月均温5~6.9℃, 七月均温26~28℃;降水量在980~1 150 mm之间,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夏季约占全年的15%, 秋季约占25%, 夏季具有明显的高温高湿气候特点, 年平均日照1 367.3 h.土壤为紫色壤土, 有机质含量为15.5 g/kg, p H值为7.8.
油用牡丹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 具有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等特性, 适宜在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本试验基地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基本满足了油用牡丹的栽植要求。
试验引种油用牡丹为凤丹牡丹, 分别为安徽亳州5年生苗及山东菏泽5年生苗。
2 试验设计
2.1 引种栽培试验
2.1.1 栽植前准备
土壤深翻30~40 cm, 每亩施用40~50 kg复合肥作为底肥, 同时施入10~15 kg/亩的辛硫磷颗粒剂和4~5 kg/亩的硫酸亚铁等土壤杀虫杀菌剂;苗木用800倍福美双溶液浸泡15~20 min, 待晾干后栽植[4].
2.1.2 栽植时间及栽植方式
2016年1月底, 从安徽亳州引种5年生凤丹牡丹苗1万株;起垄40 cm, 株行距60 cm×60 cm, 覆膜栽植于南充市嘉陵区世阳镇。
2016年11月初, 从山东菏泽引种5年生凤丹牡丹苗1万株, 起垄40 cm, 株行距60 cm×60 cm, 也覆膜栽植于嘉陵区世阳镇。
2.1.3 田间管理
栽植第1年不追肥, 第2年追肥2次。第1次在春分前后, 每亩施用40~50 kg复合肥;第2次在入冬前, 每亩施用40~50 kg复合肥。
病虫害防治措施, 采取2月中上旬喷洒多菌灵500倍液, 喷洒时要覆盖整个地面;3月初, 每亩撒施辛硫磷颗粒剂10~15 kg;4月初, 于花期前7~10天喷施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5月下旬开始, 每隔15~20天, 喷施1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杀菌剂600~800倍液。
为了培养树势, 定植第1年时将凤丹牡丹的花蕾去掉, 每株仅保留1~2个花蕾。
2.1.4 生长特性及栽植成活率调查
制定《凤丹牡丹生长情况调查表》, 分别从径粗、抽稍长度、芽孢萌动、展叶、开花、病虫害等方面对凤丹牡丹生长情况进行连续跟踪调查, 获得凤丹牡丹在引种地的生长表现及栽植成活率等相关数据信息。
2.1.5 凤丹牡丹丰产性调查
由于2016年1月栽植的凤丹牡丹成活率不理想, 故该试验产量测定的植株为2016年11月栽植的凤丹牡丹, 定植2年后于2018年7月下旬进行产量测定。
2.1.6 生长特性、栽植成活率及丰产性统计方法
将栽植的凤丹牡丹采用棋盘式随机调查方法, 将2016年1月及2016年11月栽植的凤丹牡丹分别划分为9个小块样地 (样地1~样地9) , 然后从不同样地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油用牡丹植株100株进行标记, 两组样本各900株。2017年4月分别对两次不同栽植时间的凤丹牡丹进行栽植成活率调查。由于油用牡丹植株存在抽梢却不展叶的假活现象, 故栽植成活率以是否展叶为依据。
2018年2~6月, 对2016年11月栽植的凤丹牡丹按《凤丹牡丹生长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 统计平均径粗、抽梢长度、病虫害、开花、每株荚果数量、结果株数等生长特性。7月开始, 每隔10天调查荚果成熟度。
2018年7月下旬, 将样地900株凤丹牡丹的荚果全部采收, 取出种子阴干后进行种子千粒重、单株平均产量、亩产量测定。
(n1、n2……n9为每调查样地的展叶株数)
单株平均产量q=M/900
式中, M为样地所有种子的干重 (kg) .
亩产量Q=每亩株数×q× (1 损失比)
式中, 每亩株数以2 200计;损失比为10%.
2.2 育苗试验
2.2.1 育苗准备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于播种前30天深耕30 cm翻晒, 并施入适量农家肥, 拌入辛硫磷和毒死蜱颗粒, 整平土地并做成高畦, 人工条播覆土2 cm厚, 并覆盖稻草保湿, 至次年2月上旬除去。
2.2.2 育苗设计
2017年7月底, 取试验基地种子, 采用常规的4种育苗方式进行播种育苗试验, 以比较种子采收后不同处理方式及不同播种时间对出苗率及出苗势的影响。具体设计方案:种子采收后阴干, 待立秋后 (8月10日) 直接播种 (1组) ;种子采收后阴干, 播种前冷水浸泡一周, 2017年10月中旬播种 (2组) ;采收后沙藏至长幼根1 cm左右, 2017年10中旬播种 (3组) ;种子采收后阴干, 播种前冷水浸泡一周, 2018年1月底播种 (4组) .每组处理的种子数为1000粒, 采用条播方式播种, 每行100粒种子, 每试验组10行。
2.2.3 育苗试验统计方法
2018年1月25日开始至3月底, 每隔1周观察记录种子萌发情况, 统计出苗率、出苗势。
(1) 出苗率= (n/N) ×100%
式中, n为正常出苗种子数;N为供试种子数。
(2) 出苗势为种子出苗达到高峰时, 正常出苗种子数与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油用牡丹生长特性
从表1可以看出, 凤丹牡丹在南充地区生长旺盛期为2~4月, 2月上旬芽孢开始萌动, 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生长量 (抽梢长度) 最大, 每10天平均抽梢长度可达7.4 cm, 4月中旬抽梢长度不再变化, 全年平均抽梢长度可达30.93 cm.
表1 2018年凤丹牡丹生长情况调查表
病虫害开始出现的时间为3月上旬, 主要为叶片褐斑病, 用药一个月后该病可得到控制;4月, 将部分未展叶或未开花的植株挖起后, 可见根腐病。花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盛花期为3月中旬;4月上旬开始出现荚果, 单株平均荚果为4.5个, 结果率84.67%, 荚果一般在7月下旬成熟。
3.2 油用牡丹栽植成活率
2016年1月底栽植的1万株安徽亳州5年生苗栽植成活率为32%, 2016年11月初栽植的山东菏泽5年生苗栽植成活率为90.6%.由试验结果 (表2) 可以看出, 2016年1月栽植的油用牡丹成活率远远低于2016年11月栽植的油用牡丹成活率。
3.3 油用牡丹丰产性
2018年7月, 对2016年11月引种栽植的5年生山东菏泽油用牡丹苗进行测产, 测得的千粒种籽重量 (干重) 为254.79 g, 采收的所有种子重量为27.9 kg, 单株平均干重为0.031 kg.按照株行距50 cm×60 cm, 每亩栽植2 200株, 损失量10%进行估算, 测得定植第2年产籽量为75 kg/亩。
表2 栽植成活率调查
3.4 油用牡丹育苗试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 3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为85.2%, 出苗势为59.4%;2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为70%, 出苗势为38.1%;1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为50%, 出苗势为15%;4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为24%, 出苗势为5.1%.结果显示, 3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与出苗势都最高, 出苗最整齐;2组次之;4组的油牡丹籽出苗率与出苗势最低。
表3 育苗试验调查
同时, 10月中旬播种的油牡丹籽出苗情况明显好于8月采收后就播种, 或者1月底播种的情况;采收后沙藏至长根1 cm的育苗方式也优于采收后不沙藏的方式。
4 小结与讨论
4.1 在南充地区的区域性栽培试验结果显示, 油用牡丹最佳栽植时间为10月中旬前后, 最迟不要晚于11月, 成活率可达90.6%.这是由油用牡丹自身的生长特性所决定的, 其根系1年有2次生长期, 第1次为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 第2次为翌年春天。若栽植时间过晚则错过了栽植当年的长根时间, 栽植不易成活。但是, 该试验在比较不同栽植时间对栽植成活率的影响时发现, 来自两地这两种苗木可能存在质量差异, 对试验栽植成活率会造成影响。
4.2 调查发现, 油用牡丹在南充地区具有“春看花、夏打盹、秋发根、冬休眠”以及“长一尺退八寸”的生长特性。2月开始芽孢萌动、抽梢展叶, 3月开花, 花期1个月左右。病虫害并不严重, 主要为叶片褐斑病及根腐病, 7月底种子成熟即可采收。种子采收后, 油牡丹当年新抽的枝条将逐渐干枯回缩80%, 即“长一尺、退八寸”.
4.3 经过对试验地测产, 油用牡丹在南充引种试验地定植2年后的种子干重亩产量为75 kg, 与原产地山东菏泽亩产150 kg左右有较大差异。同时, 四川地区油牡丹籽的相关配套加工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 生产上的应用还处于空白, 多数采用菜籽油加工技术, 出油率低、品质差[5], 要获得牡丹油的市场收益仍存在难题, 因此油牡丹产业在南充当地可结合农业观光来发展。
4.4 油牡丹在南充地区最佳的育苗方式为种子采收后沙藏至根长1 cm左右于10月中旬播种, 出苗率可以达85.2%;2月初种子就会萌发, 到3月中旬基本出苗完毕, 3月底平均苗高达到10 cm.育苗试验结论符合油牡丹籽生理特点:油牡丹种子皮厚, 具有蜡质层上胚轴休眠特性, 当年秋末播种后, 只发出幼根, 幼芽需要经冬季低温、完成休眠的生理变化, 翌年方可萌发[6,7].
参考文献
[1] 王伟伟。牡丹籽油脂肪酸的构成几生理功能[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12) :8-9.
[2] 何春年, 肖伟, 李敏, 等。牡丹种子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 (11) :1 428-1 43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9号[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1 (2) :264.
[4] 赵晓娟。油用牡丹栽植技术[J].农技服务, 2014 (4) :183.
[5] 张杰, 吕向阳, 王迅, 等。四川省油用牡丹种植基地调查及土壤质量测定[J].农业科技通讯, 2017 (6) :276-280.
[6] 刘心民, 程逸远, 张霁, 等。牡丹种子萌发特性与播种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林业科技, 2005, 25 (4) :38-41.
[7] 高水平, 范丙友, 刘改秀, 等。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效应初步研究[J].北方园艺, 2008 (5) :116-118.
[8] 胡晓东。油用牡丹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 2017 (33)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