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绿色大散文”的创作特征

发布时间:2021-07-28 16:17:48

  摘    要:在当代文坛上,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独树一帜。其创作特征有三:一是视野恢宏、立意高远,由此拓宽了生态散文表现的空间;二是思想厚重、情感浓烈,由此深化了生态散文表现的内涵;三是气韵饱满、文字华美,由此丰富了生态散文表现的手法。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不仅为生态散文创作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也为生态散文研究展示出一方新的视野。

  关键词李存葆;绿色;大散文;

  Abstract: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Li Cunbao's Great Green Prose is unique. There ar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creation: first, his vision is magnificent and lofty, which broadens the space of ecological prose expression; Second, his thought and the emotion are strong, which deepens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prose expression; Third, his charm is full and the words are gorgeous, which enriches the expression of ecological prose. Li Cunbao's Green Prose not only opens up a new field for ecological prose creation, but also shows a new vision for ecological prose research.

  Keyword:Li Cunbao; Green; Great Prose;

  文坛上有"小散文"和"大散文'之分。所谓"小散文",主要是指那些随着英雄主义文化和理想主义精神的消解,革命政治意识形态的隐退,知识分子精英立场的瓦解,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的到来,顺应世俗生活、迎合市民情趣的低矮化、狭窄化、平庸化的一种新的散文创作类型。"小"包括小题材、小视野、小事件、小感受、小欢喜、小悲伤等,其中的"小女人散文"最具代表性。所谓"大散文",则主要指那些视野开阔、内涵厚重、笔法舒展、境界宏大的作品,代表性作家有余秋雨、张承志、张炜、贾平凹、李存葆、徐刚、周涛等。李存葆因为主要写生态环保,所以可以称之为"绿色散文",又因具备了"大散文"的格局和气象,所以又可称之为"绿色大散文".

  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创作特征:视野恢宏、立意高远;思想厚重、情感浓烈;气韵饱满、文字华美。

  一、视野恢宏,立意高远

  李存葆认为:"散文必须与小农经济生发出的乌托邦意识绝缘。散文应避开无病呻吟的痛苦状,也应远离那种甜得令人发腻的小布尔乔亚的矫情……我们的散文应该更贴近中国人的生活,也应该更关注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与种种困境。散文里应该有情感的浓度、哲学的深度,应该有作家的正义和良知。"[1]批评家王干对此深有同感,称赞"李存葆散文骨子里的那种壮美是当代文学的稀有金属"[2].

  李存葆表现生态题材的散文少则近万言,多则数万言。作者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惯用如椽巨笔,"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行文大气磅礴,汪洋恣肆。

  其代表作《鲸殇》,开篇从中国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鱼部》中关于"鲸"字的含义说起,从《吴都赋》《古今注》《尔雅翼·释鱼三》等古典文献中引证先人们对鲸的敬畏和顶礼膜拜。而后把笔触转向域外,历数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国家所经历的格陵兰捕鲸、美国式捕鲸及现代捕鲸的三度兴衰。此种左右开弓、大开大阖的笔法,往往能营造出宏大的场面和浓重的氛围,读之令人惊心动魄。

  《东方之神》为了厘清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和成圣成神的演变过程,作者将其置于宏大繁复的历史叙述之中,从关羽的出生地、出生日和家世、职业说起,从古至今详加考证,历朝历代前后勾连。其中有正史有野史,有文学创作有民间传说,有名家指点,有后代评说,提及的历史文献有《汉前将军壮缪侯关圣帝君祖墓碑铭》《关帝家谱》《三国志》《三国演义》《关羽传》《吴历》《世说新语》《东坡志林》《三国志平话》《关大王单刀会》《广见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多维视野的透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关羽就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人物,转而成为一种丰满厚重的历史文化。

  《飘逝的绝唱》为深入挖掘山西永济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其历史地理环境及人文风物景观详加铺陈和考辨。文章先引用清康熙赞誉五老峰的碑文,再引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五老峰的褒扬,接着叙说考古人员在此地对"唐代铁牛"的发掘,并摘引《永济县志·开元铁牛铭》对铁牛作用的夸饰。其后,浓墨重彩地托衬出坐落在蒲津渡遗址旁的名满天下的鹳鹊楼,列举出唐代诗人韩愈和王之涣的绚美华章。《飘逝的绝唱》为了深入探究人类爱情绝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还把王实甫和莎士比亚、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崔莺莺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朱丽叶进行了多个侧面的相互比衬。在论述"暴力对美色的霸占"和"权力常常把爱情扭曲"一节中,作者更是悉数古今中外之案例,并对之一一品评,包括中国古代美女之西施、貂婵、赵飞燕、杨玉环、王昭君、陈圆圆等;还有美国白宫里的头面人物克林顿、罗斯福、肯尼迪、约翰逊,二战时期臭名昭着的大独裁者墨索里尼和大名鼎鼎的美国将领麦克阿瑟等……

  聚焦古今、纵横中外,把知识性与思想性、历史性与现实性、本土性与世界性有机贯穿,以此营造出恢宏壮阔的艺术视野,是李存葆"绿色大散文"最显着的特征,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是立意上的高远不俗。

  写生态散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肤浅、就事论事,从现象出发表达几许感慨。但李存葆不是这样,他是一个具有学者素养和理论家思维的小说家,他的散文创作非常注重思想深度和理性空间的开掘。

  《鲸殇》表面上写鲸的悲剧,内里揭示的却是人的悲剧--"鲸殇即人殇".在作者看来,鲸的"集体自杀"无异于人类的"集体自杀",正是因为具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所以他才能够把文章的主题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终得出一种振聋发聩的结论。

  《霍山探泉》为了说明水在生态系统当中的重要性,不仅回溯了中国历史上曾因水而发生的屡屡械斗,还把笔触伸向世界版图,分析了当今世界由水引发的国际争端:全球大概有214条跨越国界的河流及湖泊,这些河流及湖泊已成为所流经国家之间一触即发的最敏感神经。作者甚至指出:如果说20世纪是石油的战争,那么21世纪将会是水的战争。

  《最后的野象谷》对大象命运悲喜剧的展示,像播放影视片一样随着剧情的渐次展开而徐徐拉开帷幕。西双版纳古称"乘象国",傣家人不仅用大象耕田犁地并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还把大象看成是种族得以延续的守护神和吉祥物,依靠大象来防范豺狼虎豹、保护身家性命,这其实揭示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一种原始图腾文化。

  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断"与"流"的高度上解读黄河,是《大河遗梦》的主旨所在。为全面解读黄河的历史文化渊源,作者把黄河哺育的中国古代的先贤圣哲(伏羲、女娲、蚩尤、大禹、后羿、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几乎都请了出来。作者呼吁母亲之河万不可断流,意在提醒国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之根脉万不可断裂。

  《绿色天书》把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称作是一部"绿色天书",作者先欣赏它的由四层植物群落组成的"封面",再细读它的多卷体"内文",构思别出心裁,意趣高洁雅致。《绿色天书》使用两幅笔墨,一幅是盛赞"绿色天书"的天生丽质、美轮美奂,另一幅则是揭示"绿色天书"的文化魅力和生态价值。

  《东方之神》从人生之短暂和宇宙之无限的永恒矛盾落差当中汲取哲学智慧,指出人类自古以来的造神运动,实质上乃是于有限内去求无限、从痛苦里去寻解脱、在困惑中去觅超腾的一种精神需求。从精神生态的角度解读关羽文化,自然要比单纯的是非功过的点评深刻得多,文末所归结的"神性"对"动物性"的"约束论",堪称全文的点睛之笔。

  《飘逝的绝唱》把中国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则古老的爱情故事称作是"灵魂的探险",并借此对现代人放逐灵魂、放纵性欲的"肉体探险"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作者之所以把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梁祝、《西厢记》里的崔张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笔下的罗朱,与美国的自由女神塑像、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埃及的金字塔相互勾连,目的是梳理"人性解放"的起源和归宿,而在文末所提出的问题--"何处才是人性解放的最后'底线'",一语重千金,如同在被欲望冲昏了头的现代人的头部猛击一掌。

  《永难凋谢的罂粟花》从取材、写法上可以称作是《飘逝的绝唱》的姊妹篇,在主题的提炼上与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站在精神生态、道德生态和人性生态的制高点上,围绕"禁欲"和"纵欲"两个概念,对人性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的深度思考。

  二、思想厚重,情感浓烈

  李存葆在谈及生态散文创作时,曾说过他"最关心的话题有两个,一个是'自然生态',一个是'人性生态'"[3].如果扩展一下看,李存葆切入生态主题的角度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历史/文化、现实/社会、人性/生命。

  前面提过,李存葆善于把他的如椽巨笔伸向历史的天空,挖掘现实生态问题产生的历史之源,探寻二者之间的逻辑链条和前因后果,这种写法使得他的"绿色大散文"思想容量得到了很大的扩充,每一篇都能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厚重之感。

  《净土上的狼毒花》写作地为全球5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被誉为"人类梦幻中的世外桃源"的香格里拉(迪庆),近年来竟然漫山遍野地长满了被视为草原荒漠化灾难警示的狼毒花。作者对此倍感痛心,忧思重重地追索了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六七十年代的"文革",80年代的"脱贫致富"和90年代的旅游开发所导致的香格里拉树木减少、草场退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历史轨迹,并呼吁在今日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里绝不能把香格里拉当成一个商标、一则广告、一棵摇钱树,而应当加倍保护其生态环境,让它成为现代人净化心灵的一块净土、精神返乡的一处家园。

  写"养蟋""斗蟋"和"赌蟋"的《国虫》,从殷商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夏"和"秋"说起,从为图消愁解闷最早畜养蟋蟀的汉代宫女说起,历数西晋武帝司马炎、唐明皇李隆基、南宋奸相贾似道、明王朝中叶宣宗朱瞻基、明末将领马士英等"蟋蟀皇帝""蟋蟀宰相"和"蟋蟀相公"们的玩物丧志之心态和荒淫无度之恶举。作者通过中国古代一部小小的"养蟋史""斗蟋史"和"赌蟋史",写出了一部大大的官场腐败史、民心涣散史和民族衰败史。其它作品,像《沂蒙匪患》《祖槐》《大河遗梦》等,均注重从历史的维度破解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生态难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总是与其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文化史,因为过往的历史对于后来人来说,就是沉淀在时间大河里的一种文化,后来人探寻历史之根也就是探寻文化之脉。

  可以这样说,李存葆的每一部作品都写出了一种历史/文化,如《鲸殇》之鲸文化、《大河遗梦》之黄河文化、《绿色天书》之雨林文化、《最后的野象谷》之大象文化、《国虫》之蟋蟀文化、《东方之神》之关羽文化、《飘逝的绝唱》之"西厢"文化、《永难凋谢的罂粟花》之"金瓶梅"文化等。

  对于科技理性文化的反思,对于现代商业文化的批判,对于古典爱情文化的怀念,对于和谐生态文化的推崇,是李存葆"绿色大散文"创作中最基本的文化母题。比如面对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无往而不胜的现代神话,作者能以辩证的眼光冷静地看出了它的负面效应。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环境里,作者能把历史上那些纯洁感人的爱情故事看成是值得后人传承的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生态文化的核心命题是和谐观和整体观,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对此多有论及,比如对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三者间的关系,他反复强调的不是彼此隔绝、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依、共生共荣。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文化的遗传因子更是代代相袭,绵绵不绝。作为一名拥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军旅作家,李存葆在生态散文中对历史/文化的回眸,其创作初衷和最终指向说到底还是现实/社会。

  因痛感生态失衡和世风日下,用愤激之笔针砭时弊,鞭挞社会上各种腐败丑恶之现状,在李存葆的生态散文文本中俯拾皆是。"倘若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人格的沉沦为代价,如果高尚必须迁就和宽容卑鄙,那无疑是一个民族的巨大悲哀。"[4]28"在一个人欲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那一双双充满欲望的眼睛和一张张饥渴的嘴,无不哭着要求满足。但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历史的、文化的、法律的人。一个有序的社会,在尽可能满足单个人欲望的同时,也与自然人的欲望的无限扩张构成了永恒的抵牾。"[4]228

  人性生态与生命生态是一体两面,当正常、健康的人性被金钱和享乐所扭曲,必然会导致生命的天平失去平衡,从而发生可怕的病变。反之,如果人类的生命发生霉烂变质,人性也必然随之滑向邪恶的深渊。

  《鲸殇》里就叙说了贪婪的现代人已看不到茫茫大海之中鲸类穿梭腾跃的美丽壮观景象,而只看到了它庞大躯体的商业价值:鲸之脂肪甚厚,出油率极高,一头蓝鲸可炼油30吨,相当于两千只肥猪或八千只肥羊。鲸油是近代油脂、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鲸之肉可食,尤其是露脊鲸之肉,味道鲜美,被视为肉中佳品。鲸之皮可制革,堪与牛皮媲美,特别是齿鲸之皮,质地柔软,表层有短短绒毛,革面见天然花纹,染以七彩。鲸之骨可制优质复合化肥。鲸之五脏均是名贵药材。鲸之须可雕成精致的烟嘴,鲸之齿可编织俏丽的茶托……为了从鲸体上赚到可观的利润,现代人对之施行了斩尽杀绝的恶举,并且手段极其卑劣和歹毒。对此残忍场面,作者怒不可遏地斥责:"人的欲望之喙膨胀得比鲸口还大"!作者还把人类捕鲸与二战时期纳粹丧尽天良地处决250万犹太人和日军侵华大屠杀相提并论。

  李存葆生态散文创作中的抒情往往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喜怒哀乐皆跃然纸上,毫无遮掩隐晦之处,给人以不吐不快、一气呵成之感。

  最具代表性的是《大河遗梦》,该文为便于抒情,通篇采用第二人称,段落多以"黄河"二字为首,修辞上大量使用循环排比的句式。

  作品开篇即抒发自己对黄河的炽烈情感:"大河那褐黄色的波涛,曾驮载我惬怀的喜悦;大河那豪迈的奔涌,曾赋予我喷泉般的激情;大河那冰凌乍开的威猛,曾令我骇异怪讶;大河那千里金堤上的响杨亮桐,也曾多次撩拨起我挈妻将儿前往捕蝉听雀的稚趣……"[4]289之后,笔锋急转,借用古诗连设"四问",以表达黄河断流带给自己的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然爱之深必导致痛之切,痛之切也必导致思之切,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再次来到黄河身边。作者虽心情沮丧、无心观河,但下榻在大河与大海的亲吻之处,怎能不对这条母亲河魂牵梦绕!果然,就在作者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之间,黄河母亲飘然而至……在接下去的行文里,作者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从历史与文化、人与自然、现实与未来等多个交汇点上,倾诉自己对母亲河的满腔挚爱,表达对母亲河"人为断流"的忧思与愤懑。

  三、气韵饱满,文字华美

  李存葆认为:"散文是讲究气、韵、趣、味的。气可以是狂涛飞瀑也可以是平湖静波,总是宜正不宜邪;韵可以是晨钟暮鼓也可以是蝉噪虫鸣,总是宜雅不宜俗;趣可以是武松打虎也可以是云中观月,总是宜高不宜低;味可以是熊掌鲍鱼也可以是黄瓜土豆,总是宜淳厚不宜寡薄。"[5]

  气韵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指蕴藏在作品当中的"神",我们常说的"神形兼备"中的"形"属外观形态,"神"则指内在灵魂。如《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说:"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北史·文苑传序》中说:"及太和在运,锐情文学,固以颉颃汉彻,跨蹑曹丕,气韵高远,艳藻独构。" 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说:"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元代辛文房编撰的《唐才子传·张南史》中说:"数年间,稍入诗境……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 清朝《国朝画征录·袁枢传》中说:"其摹梅华道人所临巨然《萧翼赚兰亭图》,气韵冲胆,绰有古趣,今藏同里蒋郎中泰家。"

  正如古人所言,气韵为"蕴思含毫,游心内运"的产物,唯有"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方可"放言落纸,气韵天成".也就是说,一部作品的气韵是由其内在的思想感情所决定的,并非外在形式的问题。如果一部作品既缺乏思想含量又缺乏真情实感,无论外在的形式多么华丽完美,也只能是"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

  李存葆生态散文的饱满气韵即来自作品的内部。以《大河遗梦》为例,因作者对黄河内在精神、内在底蕴的理解非常深刻,所以对黄河所作的描写完全超越了"形"而进入了"神",所以行文当中作者能够思绪飞扬、情感充沛,笔下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都像黄河波浪一般奔涌而至、势不可挡。

  在作者的心目中,黄河早已不只是自然之河、地理之河,而且也早已不只是历史之河和文化之河,更为重要的是,它早已成为整个华夏民族的心灵之河和灵魂之河。作者大量使用拟人象征的手法和铺陈排比的句式,深情述说黄河母亲和黄河儿女的血肉关联和血脉相承:是黄河母亲雕塑了黄河儿女的脊梁,是黄河母亲铸造了黄河儿女的风骨,是黄河母亲壮阔了黄河儿女的胸膛;是黄河母亲滋养了黄河儿女的精神、品格、气概……

  李存葆的散文创作很讲求语言文字的锤炼,他曾经说过:"散文最强调的是语言,……我写散文也是在训练文字"[6].李存葆尤其对古典文学的语言情有独钟,他认为:"自老庄以降,辞人才子,文体多变,戛戛独造,各出机杼。美文如同琥珀,历年久而光灼灼;华章如同醇醪,经岁月而味�v�v。我常惊叹,古人谋篇钩深致远,古人行文百锻千炼。若无春蚕吐丝之累,杜鹃啼血之苦,焉能有那令人扼腕的天章云锦……"[1]由此看出,作者对古人选词炼句的做法是颇为赞赏和钦羡的。

  李存葆的古文基础很扎实,他既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的雄辩之风,又受到汉魏六朝骈体文的滋养,同时对唐宋八大家语体风格亦多有借鉴,至于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曲赋,自然也让他从中受到不少的熏陶冶炼。

  集百家之众长,融古典之神韵,加之作家本人的刻苦钻研磨练,使得他散文创作的语体风格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丰腴典雅、绚丽多姿,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李存葆在语句锤炼方面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擅用对仗排比,讲究节奏韵律。对中国古典诗文的悉心研习,使得李存葆在创作实践中很看重对美文的追求。他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对仗排比句式,获得文章外观形式的工整完美;另一方面,他则很注意文章内在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生成和把控。比如他写海,"丽日朗朗,春风剪剪,蓝天如洗,碧海若缎";他写豚,"海豚隐兮现兮,游兮跃兮,水族之军,列阵成方,耕涛犁浪,隆隆倒海,訇訇排山";他写河,"喷珠溅玉,款款前行""威风凛凛,疏狂不羁";他写大自然,"山山林林的鹿鸣狼嗥虎啸猿啼,岩岩石石的蜥行虫跳蝎藏蛇匿,江江海海的鱼腾虾跃鲸驰鲨奔,土土缝缝的菇伞霉茸蚓动蚁爬,坡坡岭岭的蔬绿稻黄果香瓜甜,花花树树的蜂飞蝶舞鸟啾禽啁".

  二是注重词性搭配,色调五彩缤纷。汉语词汇极其丰富,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使用多个词汇,反之,使用同一个词汇也可以产生多重含义。李存葆充分注意到汉语言的这一特征,在文字选用上反复斟酌,尽可能地区别和写出它们的细微之差别,特别是在词的色彩的调配上,更是煞费苦心,令人称道。比如他写热带雨林,能写出嫩绿、水绿、豆绿、青绿、油绿、葱绿、翠绿、石绿、碧绿、深绿、黛绿、墨绿等十几种绿色;他写狼毒花,能写出柠檬黄、奶油黄、米黄、杏黄、鹅黄、嫩黄、深黄、浅黄、浓黄、淡黄等十几种黄色;他写中条山,能写出银白、金黄、火红、艳紫等多种花色;他写落英,能写出一瓣瓣、一片片、一层层、一丝丝、一缕缕等多种图案。即便是小小的蟋蟀,他居然也能写出紫青、黑青、淡青、蟹青、油青、稻叶青、竹叶青、芦花青、生虾青、熟虾青、蚰蜒青、青麻真青、青麻铁青等30余种色泽。

  总之,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给读者带来了莫大的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如果用"妙语连篇,佳句迭出"来形容,是丝毫也不过分的。
  参考文献
  [1] 李存葆。也说散文[J].解放军文艺,1997,(5)。
  [2] 王干。文学的稀有金属[N].文艺报,2002-11-2(4)。
  [3] 任晶晶。文艺界政协委员倾谈"关怀"[N].文艺报,2005-3-10(4)。
  [4] 李存葆。绿色天书[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
  [5] 董保纲。听李存葆谈散文[N].安徽日报,2006-1-20(8)。
  [6] 纪映云。深圳荣颁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群贤毕至妙语多[N].羊城晚报,2005-6-27(11)。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