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美国"迷惘的一代"最重要的代言人,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和短篇故事文笔凝练犀利,主题发人深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也是历来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之一.该作品在表达年老与孤独主题的同时,也反映出了社会在对物质过分追求中逐渐丧失了对弱势群体的生命观照,对心灵的拷问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对人类生命的关怀意识,对各个国家的社会具有教育和警示意义.
关键词:海明威;餐馆;生命关怀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是"迷惘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也是世界上公认的 20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最伟大作品《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海明威式英雄",这部作品所表达的"人可以被摧毁但不可以击败"的主题思想鼓舞了无数人,并先后于 1953 年获得普利策将,195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小说和短篇故事以电报般简短凝练的文笔着称,"冰山原则"是其对文学创作的一种独到见解,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一中西方意识及价值的总体走向".对海明威作品的批评研究在早期多注重以价值为中心,强调英雄主义和存在主义,强调对待爱情和宗教的态度,近来的学者倾向于用新的方法来重新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如叙事学、生态女性主义、结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等.
当今世界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人的精神需求,以及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而文学可以说就是对生命的沉思和对心灵的追问,文学审美活动也应体现出人的价值取向,揭示社会的精神需求.从这一视角去赏析经典作品会发现,一切好的文学作品正是以真善美统一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对人性尊严的尊重的需要和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必要."个体生命感受的表现与揭示,只是迈向人类生存终极目标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正是一篇这样传达出年老与孤独题的作品,故事创作于二战结束后不久的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战后国家的传统价值观正受到社会群体的严峻挑战,多数人生活拮据,藐视法律,厌弃工作,虚无主义盛行,人们内心及其孤独空虚.这个故事设定在一个明亮舒适的小餐馆,通过两位侍者一老一少的对话讲述一位滞留的老人独自喝酒以消磨漫漫长夜的情景.两位侍者自身处境的不同使他们对待老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简单的故事在读完后却传达出了一份萦绕在心头的浓郁忧伤.
这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但可悲的是,这样的故事在当今世界仍在上演,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以及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生于忧虑或死于孤独
在海明威的创作观念中,死亡并不可怕,他曾说过:"我不但看到过死亡,而且读到过自己的讣告,这样的人为数不多,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是只要你活着 , 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日薄西山,行将就木,这是自然和人生不可逆转的规律.不同于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和《午后之死》等小说中所讲述的扣人心弦的故事,《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没有什么情节,却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悲剧性故事.它揭示了现代生活中人们无法规避的困境-年轻时的生活忧虑和年老时的心灵孤独.
故事开篇,"天色已晚,客人都离开了餐馆,只留下一位老人他坐在树叶与电灯交汇投下的斑驳阴影里",这里的"晚"有许多含义,不仅是夜色渐浓,老人已处于垂暮之年,同时"晚"也与"黑暗"联系在一起,"黑暗"是死亡和孤独的代名词,加上老人耳朵失聪,他完全生活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的世界里.这为接下来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老人家已有些微醺,但仍旧没有离开的意思,一老一少两个侍者谨防老人喝醉赖账,年轻的侍者告诉同事,老人上个星期自杀未遂,被侄女救下来.在他看来,拥有大笔财富的老人家实在是没有理由感到绝望,年轻的侍者心里更增添了对老人的不满.
然而年长的侍者似乎意识到老人是由于太孤独了才想要自杀.
海明威在这里所强调的是,有时物质的丰富并不能弥补精神上的空虚,心灵的绝望远比物质的匮乏要可怕得多,这种绝望甚至能让人放弃生命.
小侍者身上所散发的是原本不应该出现在这样一个年轻人身上的负能量,碍于身份,他不得不耐着性子去帮老人家上酒,却公然对同事抱怨,除了极度的焦躁,还有他的不自信.
年长的侍者打趣地说:"你怎么说?你不怕比平时去的早吧",年轻侍者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冒犯,过激的反应恰恰证实了他内心的心虚和忧虑.他所谓的自信无非是自己的青春和稳定的工作,而这些都是不定因素,他的焦躁�p易怒都是内心忧虑的外在体现.这位年轻的侍者也是当时美国社会年轻人的缩影,他们愤懑�p消极,有健全的身体,但内心却镶嵌一位行将就木的老年人的心.
老人与年轻侍者所凸显的是一个广泛的问题,在生命的轮回中人们都要经历衰老.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时忙于生计�p追逐梦想,幻想实现一切美好的想象,却在尝尽苦头之后陷入一种迷惘�p彷徨和忧虑.年老时也许会衣食无忧,但没有了心灵的寄托,也就没有了生存下去的欲望.活着的人死了,死去的是死人,随着时间的流逝,留下来的都是空洞.
二、从容生活并优雅老去
年长的侍者能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并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他明白还有许多像那位老人一样寂寞的人需要一个能让他们度过漫漫长夜的藏身之地,这里灯火通明、光线很好、树影婆娑,这个干净明亮的小餐馆是他们心灵的慰藉."干净"体现了对待人生的态度,因为理解,所以他对老人的态度和年轻同事是截然不同的,他说"这个老人就干干净净的.
他喝酒从不泼出来的,就连现在喝醉了也不".他也知道孤独和空虚并不是老人的专利,只是相比那位已觉察到自己孤独的老人,年轻同事一直活在空虚中而无所察觉罢了.
在侍者给他倒酒时,不耐烦地态度、溢出的酒,老人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向侍者表达了谢意,打烊时还不忘给侍者留下了小费,这无疑是对侍者疑心老人赖账的辛辣讽刺.
海明威一向惜字如金,却在这篇故事中不断强调老人是一个有风度而不失尊严的人,可以窥见他对老人的关怀和敬意.
人到老年会觉得孤独,但孤独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深夜独自在小餐馆喝酒的老人只是贪念小餐馆的干净明亮,希望能从熙熙攘攘的客流中寻求到一丝心灵的温暖和关怀,也许这种方式显得卑微,但却让老人保持了自己朴素的尊严和风度.
然而,人们最终还是要面对自己的忧虑,品尝孤独这杯苦酒,它们会随着黑暗的到来而逐渐显形,却不会因为人造的灯光而消散.不变的是重复,是遗忘,是虚无.年长的侍者小餐馆关门后,他走进一间酒吧,跟调酒师说要一杯"虚无缥缈",乍看之下觉得十分滑稽幽默,但设身处地一想便会发现这个"疯子"才是这个现实社会最清醒的人.他不会像对生活充满忧虑的年轻同事那样将怨气撒在他人身上,也不会像对生活失去希望的老人那样以酒精作为精神的寄托.
尽管不再年轻,但他依然有这直面生活的勇气,这才是海明威笔下一个一无所有却又拥有所有的大赢家.
三、关怀生命以走向自由
黑格尔指出,"只有通过对自然的不可遏制性质扬弃,只有知普遍者、自在自为者才是真者,人才可获得尊严;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命才具有价值",人的价值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性的尊严,这也是人文主义的核心意识.文学作品的魅力正是在于它对人类精神的自我观照以及对人生价值观建构的重要影响力.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这篇文章中,海明威不仅通过凝练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具有悲情色彩的故事,同时也体现出海明威作为一名作家以其独有的方式传达出对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过分注重以及对人性尊严的漠视.
在这个故事里,似乎人人都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独自舔舐着自己的孤独.年轻的侍者认为老人没有自杀的理由只是因为他生活富裕,他已经将物质金钱作为衡量生命价值的量器,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自己的忧虑中,对旁边需要关心的人视而不见.这样的人始终找不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只能在自怨自艾中日复一日地活在那个虚无缥缈的世界中.与年轻人相比,老人似乎做得要更好一些.虽然一开始他也曾选择死亡来逃避现实,但生命的经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伍尔夫也曾写道,"对我们命中注定无法回避的事情的领悟;死亡;对种种局限性的认识;生活是怎么比一个人曾经想象的那样更为残酷无情的".老人之所以会选择这个小餐馆,也是因为他的心里仍有对人间温情和社会秩序的渴望,一次聊天、一个微笑或许就已经足够.故事通过两个侍者对老人看法的对比,揭示当时战后社会人情冷漠、精神缺失的同时,也凸显了海明威自己对个体生命价值和人文关怀的思考.
虽然由于篇幅所限海明威并没有给我们描绘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全貌,但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却可以折射出在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现实社会中,清醒的人被当作是疯子,主流的价值观明显已被物质所腐蚀.人们作茧自缚,甘愿在自己编织的物欲牢笼里挣扎,将一切归于虚无,忽视个体生命关怀的同时,也淡化了生命的价值.抛开世俗的功利得失,让思考的视角超越事物的外相去思索时间,思索死亡,思索出路,思考真正的人生以及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才是海明威想要全世界思考的问题.正因如此,也才使《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能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仍能让人感受到其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民 . 西方文学死亡叙事研究 [M]. 南京 :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6.
[2] 弗吉尼亚·伍尔夫 . 海浪 [M].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3] 黑格尔 . 宗教哲学 [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4] 海明威 . 乞力马罗扎的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粹 [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9 年 .
[5] 吴然 . 男人颜色:直面海明威 [M]. 西安 :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6] 杨大亮 , 邵玲 , 袁健兰 . 冰山的优美 [M].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