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族团结的内涵解析

发布时间:2019-09-16 12:14: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也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在我们中华民族的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了有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结论。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是作为基石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有着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明确的认知。并且在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的政策领导下,这一“民族团结”的概念也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着不一样的内涵。
  
  一、民族团结理论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中,也包含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动民族工作实践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团结的主要意义就是为了消除民族歧视,消除各民族之间隔阂,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增强各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与认同,促进各民族之间共同繁荣进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为我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民族基础。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党和国家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明确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和民族关系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同时,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展开的新时期之后,世界形势的动荡也是对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一大考验。中国共产党在把握时代特征和国内民族问题发展的基础上,把民族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一大重要点,提出加快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打牢了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还明确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中国民族关系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概括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把“和谐”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党对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民关系的深刻把握,也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对的道路中继续打牢根基的重要举措。为顺应少数民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在全社会开展对于民族系列法律常识的普及活动。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在为了共同目标努力的同时,又都有着属于每一个时代的特殊内涵。
  
  那么在这样一系列理论的引领与推动下,在各民族之间的传播过程中,民族团结也渐渐地从理论上淡化,从思想中扎根,从行动中传递。尤其是在确立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后,作为不了解各个自治区的我们来说,会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想得极为敏感与尖锐。会在尊重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让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变得极为小心翼翼;会认为我们依旧可以从容貌上辨别出少数民族,也会因此形成“小团体”影响民族团结的推进;会将少数民族的整体形象刻画的很鲜明,将传统的思想附着于现代的少数民族身上。但事实上,民族团结自始至终都未将“少数”两字加入大方针主题里面,也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民族团结就是不分民族。而这,也正是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我们对外展示的是我们国家各民族为一个整体的形象,也是民族团结在当下的重要内涵。
  
  二、青铜峡地区民族团结文化的表征
  
  我们此次调查是从青铜峡地区的教育方面来谈民族团结的。作为本次的主要调查地,与我们预想的大不相同的是,这里不是所有人都带回回帽,就连回族也很少有人天天带着。大家的生活习惯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尊重的。最大的区分大概就是餐馆的门牌上会标明是“回餐”还是“汉餐”.而作为我们主要调查对象的青铜峡地区的学校来说,就更不存在会有民族之分的问题了,大家统一着装,统一节假日,统一上课内容。唯一不同的就是吃饭场所,每个学校都配有回民餐厅,并且同学们也都自觉遵守学校的用餐制度。这在这个地区或许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地方了。并且,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推广学校活动与塑造学校形象上的重要性。将学校所开展的特色活动通过新媒体的方式便捷、及时的对外传播,使得这些具有民族特色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的活动一点带面的对外传播,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从青铜峡地区的教育谈到民族团结,也从中可以体现出民族团结的新内涵。
  
  首先,青铜峡市四中的民族特色教育。四中的民族特色教育更多的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回族自治区的优势条件下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而在这样一个氛围中,更是无形的将民族凝聚力在同学们之间传递。因为大部分活动是集体进行的,所以在他们互相配合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民族团结的表现形式,从娃娃抓起,让团结这个含义在学生生涯中与民族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民族团结在新的时代下显得更加具有朝气与活力。例如四中日常开展的兴趣课程:民族歌舞班、刺绣班等三个民族艺术特色班和珍珠球班、空竹班、高脚马班等十三个民族体育健身艺术班。让同学们从丰富多样的课余生活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从各类集体项目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力。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民族团结则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所做的支撑,并且也是为传统文化的发扬起到促进的作用。
  
  第二,以青铜峡地区的高中教育为例。在青铜峡市一中和青铜峡市高级中学两所学校中,我们都听到了这么一句话,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这是对于现在学生中的民族团结所做的最好的诠释。在学生教育中,我们现在所呈现的趋势是逐渐的淡化民族这一称呼,渐渐地让团结占主体。尤其是在自治区,接受统一教育的孩子们所受到教育也是以团结为主,而不是再强调班里面的各民族同学都要互帮互助。所以说,在当下的这个政策下,民族团结已经越来越淡化民族,强调团结。也正是我们在这个时代进步的过程中从未忽略的社会重要问题。
  
  第三,自治区的各类活动也在渐渐的淡化民族意识,全民共同参加。在学校里也是这样,大家互相尊重民族信仰与民族习惯,也同时享受所有的优惠待遇。而在自治区的教育中,最大的影响就是学生对于民族节日的认识。老师们也会通过实践作业或是主题活动的方式来强化回族同学的节日意识的同时让汉族同学也更加了解民族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民族节日的意义。但在此过程中也是同学们不分你我的合作完成,不会刻意的分组,让同学们随机组合。并且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更好的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向好发展。在这样一个方式的推动下,民族团结则是为学生教育工作起到了一个指引的作用。其内涵也就是作为实践教材的参考资料。
  
  三、民族团结与新时代中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推动下,对外开放与外资引进,或者是合作发展也都是为了更好的将我们国家的特色展示出来。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所更要突出保护的则是民族文化。我们有56个民族,各民族文化也都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也促使我们的文化大放异彩。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古代先哲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也就是说,多样性有利于取长补短并促进事物的变迁和发展,单一性使事物没有活力并导致生机窒息。
  
  就文化多样性来说,民族团结更是与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在民族团结的八字方针的引导下,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意识,互相尊重、互相认可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从而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多样性的文化。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学校教育中是让所有同学都了解民族节日,也正是为了能够让民族节日更好的得到保护,民族习俗更好的被传承。在一起保护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这也正是在“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下,通过保护传统民族文化进而来促进民族团结。所以说,民族团结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也有利于民族团结。这样一个双向的作用也是民族团结在当下的时代内涵。尤其是在我们所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这种双向的作用体现的更为准确与明显。也在这样新的时代内涵的引领下,使得民族团结在各族人民心中埋下更多无形的种子,并且深深的扎根于各族人民的心中,让民族团结的政策成为无形的推手,使得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在时代不断进步又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必须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才能碰撞出符合实际又深入人心的时代意义。民族团结在现阶段的时代内涵就是以上这几点。淡化民族强调整体团结,并且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当下政策的推动下更加明了“八字方针”.也使得政策不再是单一的通过文件下达学习,而是在各民族之间以行动来促进传播。这也正是民族团结的思想在当下的主要传播方式,同时也是其新的时代内涵所最直接的创造方式,以人传人来增进团结意识,扩大传播群体范围,形成56个民族真正的亲如一家的大团结!

  【参考文献】

  [1] 焦敏.近十五年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综述[J].民族论坛,2015.03.
  [2] 杜银杰.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N].宁夏日报,2009-10-21.
  [3] 罗�B.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N].青海日报,2017-07-06.
  [4] 张月梅.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培育[D].东北林业大学,2006.
  [5] 于美玲.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6] 冯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D].山西师范大学,201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