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实现生存发展的前提是要获得相应的工程项目, 实现盈利, 因此必须加大对信息的收集和市场的开发。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 信息的收集、筛选、处理再到工程的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的每一步都存在很多风险, 其中尤为重要的环节是投标阶段, 这个阶段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得工程项目, 因此在投标阶段很多企业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 导致了企业在投标阶段存在较多的风险。文章主要对企业投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探讨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 投标阶段; 风险控制。
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的招投标工作已逐步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但是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风险, 这是由项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所决定的, 例如项目规模过大、技术难度较高或者建设的周期过长, 建设资金得不到保证, 甚至政治因素也会对投标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有些是可预见可控制的, 但有些因素是不可抗的, 人为无法预见的, 因此对于工程承包商来说, 必须在投标阶段准确地识别并且合理地管理这些风险。本文主要对投标阶段常见的经营开发决策风险、标书编制风险和工程承包合同签订的风险来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施工企业的各种投标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 经营开发决策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
在面对投标环节激烈的竞争时, 投标人应该详细分析资格预审申请书、招标文件、承包方式等,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投标的决策, 选择正确的投标方案。如果决策出现失误就会损失承包工程的机会, 更不会使企业盈利。
导致经营者开发决策失误的因素有很多, 既包括主观方面的也包括客观方面的。客观因素主要有快速变化的市场、不可预估的因素过多从而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开拓新的业务, 进而不能承揽工程项目, 此外营销渠道、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较差以及对新项目的管控能力明显不足等因素都会影响决策的准确性。主观因素主要有决策者的视野狭小、过分地追求短期目标、获标心切、对市场的信息分析不到位等, 这些都会导致决策上的失误。
(二) 标书文件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投标人在标书文件编制过程中由于投标价格和技术不规范, 编制的资格预审文件和投标文件出现漏洞等情况都会使得报价严重偏离实际价格, 引发标书文件编制的风险, 使企业失去中标资格。
标书编制过程中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主观因素, 如参与制定标书人员的能力、素质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工地的实际调查太过片面和马虎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投标文件的整体水平下降, 从而不能满足业主和评委的需要, 造成失标的后果。此外, 标书的编制过程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 没有充分发挥预算部门对标书的审核作用。
(三) 合同谈判及签订过程中的风险。
合同谈判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 合同的某些条款不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 致使产生了无效的合同条款, 使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其次, 合同中没有对工程款项的结算方式进行明确规定, 导致业主单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最后, 合同条款中没有对出现意外之后的责任划分进行明确的规定, 这也是合同谈判中存在的风险。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参与谈判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对业主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了解不足。
二、做好投标工作, 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 投标决策风险的控制。
(一) 投标决策风险的控制。
1. 投标机构的设置。
施工企业的内部必须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和投标部门, 专门负责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处理工作。信息管理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各种市场信息从而为决策部门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投标部门组织专门的投标队伍, 对获取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并负责投标文件的编制等系列工作。
2.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首先, 决策者必须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不仅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还要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次, 决策者要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技术水平等有充分的把握, 从而决定是否参与投标, 最后再综合运用各种科学决策的手段进行分析直至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 投标文件编制风险的控制。
1. 施工单位投标人员能力提升。
加强对投标人员的培训, 至少具备对业主的基本能力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及编制规范标书的能力。施工企业必须要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投标队伍。这支队伍应该包括负责统筹的管理人员、分析决策人员、风险控制人员以及公关人员。所有这些人员都必须具备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以及较高的品德素质。
2. 分析招标文件。
在投标前必须要对招标文件总体概况进行了解, 大体上做到心中有数;对招标招标文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要对招标的具体程序进行了解;对招标文件的具体格式、付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因素进行详尽的审查;对技术要求设计图纸等技术条件要进行明确的判断;同时要深入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各种资源市场的供应能力和各种原材料的价格水平以及当地政府对于该类项目的一些规定, 熟悉掌握工程项目的特征, 最后要仔细研究评标的具体规则。争取报价的资料全面准确, 有效地规避风险。
3. 进行现场勘查。
现场勘查主要是对施工现场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考察了解, 除了对地表的条件进行了解之外, 还要对地下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获取相应的二手资料来进行了解。对于工程量较大和影响报价较大的项目要反复进行审核, 必要时可以向招标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要为日后中标后在合同履约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4. 确定报价、编制投标文件。
投标部门要根据前期的一些准备情况, 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进行深入地研究, 从而确定投标的策略, 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同时对施工所需要的人工、机械材料等施工的成本做出有效的核准并做出相关的报价。
在编制投标文件的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相呼应, 在日常评标工作中许多投标人因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不符而废标。因此, 编制人员一定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来制定施工方案, 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来编制投标文件。
5. 投标文件的内部审核和批准。
投标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报价后, 审核部门要对报价进行复核, 来判断其施工方案是否存在漏洞、报价是否与市场价格大体一致以保证报价准确无误。
(三) 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1. 充分了解业主的支付能力和信誉状况。
施工企业为了切实保障自己的利益要做到知己知彼, 要配备专门的人员对发包方的建设资金的渠道来源、银行贷款等条件进行充分了解。防止发生因为发包方资金不足而拖延支付工程款的情况。
2. 学会合理利用法规。
要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选用合适的法律法规来对合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 如果发现与法律冲突的地方, 要在谈判的时候及时提出。
3. 对合同的详细条款进行评审, 从而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合理性要对双方的责任、义务、工期、质量要求、交付方式等进行审核, 确保合同价款的支付方式、材料设备的供应方式明确无误, 在涉及到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时也要对处理方法的合理性进行审核。
总而言之, 施工企业在投标环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如果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利润, 甚至会危及企业的发展。因此, 施工企业要从源头做起, 严格控制投标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曙光, 白路峰。施工企业投标风险综合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21) .
[2]刘竞择。施工企业投标生产要素价格确定及最优报价策略[D].长安大学, 2013.
[3]黄鹤, 郭师虹。施工企业投标风险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C].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0.
[4]陈新元。施工企业投标承包工程经营风险评价[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8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