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国际社会面临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逐渐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研究的热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大厦中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思想武器。深化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需进一步厘清其基本内涵、形成原因、发展阶段、价值影响与主要特征,为辨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理论支架。
关键词:马克思; 世界市场; 全球化;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指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三是经济全球化阶段。[1]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不仅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认识现时代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方法指南。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进行了多维审视,形成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要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向,需在梳理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思想蕴涵及其方法论价值,这将会为辨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理论支架。
一、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思想蕴涵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为进一步拓展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思维视镜。总体来看,学者们主要从基本内涵、形成原因、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四个方面来解读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世界市场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是指相对于本国市场而言的全球性市场,世界市场把全球各国人民、全球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家发生的事情的影响。”[2]学术界认为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大体包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一种是狭义上的世界市场。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指的是世界各国通过相互间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建立的一个商品交换场所,它不仅是国际流通过程中的一个因素,反映国际商品交换关系,还是各国国内市场的延伸,国内市场是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世界市场在各国国内市场基础上形成,是各国国内市场之上的有机整体。[3]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突破国家界限,建立进行商品贸易的场所,它在国内市场基础上形成,是国内市场相互联结、依存的有机整体,反映国际商品交换的一种关系。[4]另一种是广义上的世界市场。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是指由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局部市场共同组成的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进行交换和流通的全球市场。这个世界市场不仅包括世界商品市场,还包括世界劳务、金融、科技信息市场等。并且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世界市场的内容更加丰富。[5]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是在各国资产阶级社会基础上形成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总和,它是一个总体概念。[6]世界市场是发展成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整体,是狭义上的世界市场联结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的整体。[7]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是区别于国内市场的更为广阔的场域,它是政治秩序与后发展国家的国内冲突的全球权力体系的基础性动力。[8]有学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主要使用总体意义上世界市场概念,即在国际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总和,它也是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总体。[9]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
学术界从生产力大工业发展、国际分工及交换、资本扩张本性、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等多方面探讨世界市场形成问题,普遍认为生产力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的扩张等诸多原因共同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产生的首要条件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各种自然物和制造品的需要不断增长,同时需求不断扩大对商品交换、交换领域扩大直至成为世界市场的影响;国际分工及交换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相互促进,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的基础和条件,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分工和国际分工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机器大工业是世界市场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促进世界市场向全球范围和规模发展;世界市场的产生源于资本的特性,世界市场是资本本身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开拓世界市场的功能。[7]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产物,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世界化,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促进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是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需求不断扩大,市场逐渐从地方区域扩展到世界性领域,世界市场便在这种市场扩大的需求中形成。[11]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以及资本的本性。[12]生产力发展与资本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复合动因,其中生产力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动力,资本扩张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内在动力,由于分工的扩大、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和交往的分离,而新航路开辟则推动殖民垄断产生,此时市场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13]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
根据历史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状况及阶段性特点,学术界大多将世界市场划分为五个或三个阶段。就五阶段而言,有学者认为,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较为有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迅猛发展阶段,此阶段机器大工业发展;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阶段,此阶段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世界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40年代以来是世界市场的多元多极化发展阶段,此阶段世界市场出现呈现全球化的特点。[14]有学者认为,中世纪到16世纪,世界市场逐渐产生;17至18世纪,殖民垄断通过斗争瓜分世界市场;18世纪至19世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以来,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英国工业垄断地位被打破,垄断组织和列强对世界市场进行瓜分;20世纪以来,当代世界市场形成。[15]就三阶段而言,有学者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世界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此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传统自然经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处于殖民垄断阶段,世界市场在空间上扩展至全球范围;19世纪中叶之后,工业和商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世界市场显着跃进。[16]有学者认为,15世纪到18世纪以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初期世界市场;18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活动领域扩大到生产领域的世界市场;19世纪后期以来,世界市场以生产集中、垄断为主要特征。[7]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世界市场中的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全球性流动,世界市场发展不平衡;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新科技革命同产业革命结合,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市场曲折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信息革命发展,工业化社会转向后工业化社会,世界市场得以空前发展。[18]
(四)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学术界对于世界市场主要特征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性。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在起步阶段就打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拓展。[19]二是不平衡性。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繁荣,它是以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导,往往以资本在全球范围循环、周转为基本依托。[5]三是竞争性。有学者认为,区域合作及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得世界市场产生了竞争的局面,世界市场成为了角逐较量的平台。[21]在全球化的作用下,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市场机制完善,商品流通速度加快,供求关系的变化引发了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22]四是整体性。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论述从世界整体出发来考察各个国家经济关系。世界市场是一个整体概念,它表示国际交换关系和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总和。[23]世界市场把世界各国联结成世界范围内统一的经济整体,世界市场通常包含总体、整体、整合等概念。[24]五是公共性。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是国际流通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关国际交换关系,它是国内市场向国外的一个延伸,体现了公共性。[25]六是中立性。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的本质属性是中性的。虽然在新航路开辟以来,新兴资产阶级不断开拓世界市场,使得传统地区的贸易逐渐被世界性的贸易所替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世界市场不带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它只是经济活动的平台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反映。[26]
二、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方法论价值
梳理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研究,其方法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供逻辑归宿,为东方落后国家跨越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理论基石,为“一带一路”提供实践遵循。
(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供逻辑归宿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世界市场作为自己理论的逻辑归宿,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经历了从围绕一国范围内的资本与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展开的阐释到研究领域延伸至国际范围。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有关经济范畴的阐述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7]有学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世界市场作为总体范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大的整体范畴,是最复杂的范畴,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达到终点时所取得的最具体范畴。[3]世界市场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把世界市场看作是国际流通中的一个因素,其中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和条件。[29]有学者认为,对世界市场的研究离不开资本,世界市场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它是全球商品交换关系以及不同阶级、不同国家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世界市场为共产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物质保证。[30]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顶点,遍布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每个层次和阶段,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和逻辑归宿。[31]有学者认为,研究世界市场运行机制的世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中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逻辑终点。[32]有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世界市场是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33]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是构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扩张性的主要场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于世界市场这个主要载体,遵循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共产主义历史趋势。[34]
(二)为东方落后国家跨越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马克思将世界市场与东方落后国家的特殊过渡问题结合起来,认为包含俄国农村公社在内的东方村社“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35]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说明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36]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指明了世界市场对落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世界市场不仅指国外市场,也包含国内市场,如果国内市场匮乏不健全,国际市场就很难利用,所以落后国家要通过世界市场、世界交往来吸取积极成果,培育国内市场机制,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37]在世界市场条件的作用下,落后国家面临了卷入资本主义和跨越资本主义两种道路选择。落后国家可以借助世界市场的力量,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从而超过先进国家先行进入更高社会形态。[13]有学者认为,村社与发达生产力主导的世界市场并存这一境遇,使俄国可以借助世界革命的契机而不通过“卡夫丁峡谷”,享有资本主义时代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积极的成果”。[39]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对落后国家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世界市场将传统生产方式推向崩溃边缘,另一方面,世界市场为落后国家学习掌握西方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果提供了历史环境,历史环境决定落后国家是否必须经历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落后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必须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果。[40]
(三)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理论基石
经济全球化是现时代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把全球作为一个自由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和竞争,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能离开世界市场这个大环境。一个国家要实现自身经济的稳健发展,就需要实现全球经济的和谐发展。[41]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为认清经济全球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一方面,世界市场导致资本扩张及资本本性的繁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格局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创造良好的条件。[6]有学者认为,虽然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相伴而生,但是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不过马克思阐述的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同等的概念,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否定资本主义,其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主动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并非资本主义化。[43]有学者通过梳理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44]提出历史发展促成了世界市场总体和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形成,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45]针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经济危机,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是世界市场不断成熟同资本主义矛盾不断加剧的结果,往往以信贷危机的形式首先出现。世界市场的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且破坏性也越来越严重。[46]
(四)为“一带一路”提供实践遵循
“一带一路”与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存在着内在联系,“一带一路”坚持包容开放,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完善世界市场功能,解决世界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学者在论述“一带一路”的理论本源时提出,虽然各国各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分工方式和联系程度等存在差异,但世界市场使得各个国家与民族互相依赖,形成了包含生产、消费、文化精神等联系的世界性联系。[47]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以资本输出为主,本质是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从而融入世界市场,实现合作共赢。[48]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性依据。“资本时代”与“世界市场”是一切国家都无法回避的时代底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创了世界历史时代,伴随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卷入世界市场中来,狭隘的民族历史日益趋向世界历史转化。[49]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吸收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中的公共性思想,“一带一路”的实质是一种公共性的存在,其展开场域体现的是真正共同体,核心要素是公共利益,根本诉求是公共价值,必由之路是公共实践。[50]有学者从设施联通的角度切入,认为“一带一路”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交通运输在形成经济中心和开拓世界市场过程中发挥的联系国家与民族交往的功能,助力经济中心的形成和变动,加强了人、国家、民族三者之间的交往,从而实现经济全球化。[51]有学者基于历史发展和社会演变考察,认为世界市场的有效需求问题的根本在于世界范围的公私产权问题,而“一带一路”就是要通过合作解决公私产权结构问题。[52]有学者从世界市场失灵的视角对“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只有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国际市场失灵问题,与其他世界治理机构相互配合,才能促进世界治理机制的平稳运行、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才能建立更为公平、和谐的国际社会新秩序。[53]有学者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分析“一带一路”,认为资本主义全球化因为内在矛盾会在世界市场上遭遇危机,“一带一路”是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历史性超越,在全球金融化时代审慎前行。[54]
三、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研究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格局变动,学术界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研究逐渐丰富,从最初的概念性研究到进一步结合时代发展,用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来解读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现象,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总体而言,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研究仍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领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
第一,从研究视角来看,应从多维视角来深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研究。学术界从历史、理论、对比等视角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展开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比如有学者基于历史视角,系统梳理总结了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主要观点,展示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发展进程。[55]有学者基于社会批判理论分析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的关系,认为世界历史进程包含世界市场的生成和危机,而世界市场的生成和危机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两者共同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和范围。[56]有学者基于未来视角提出世界市场始终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世界市场创造了社会主义运动所需的成熟物质和阶级条件。[57]这些研究视角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以通过知识考古、文本分析等多维视角,来深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研究。比如,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过程中,研读了大量经济学的着作,涉及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约翰·穆勒的价值理论、西斯蒙第的世界市场思想、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等,为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形成作了很好的知识铺陈。从19世纪40年代初到19世纪80年代初,马克思围绕世界市场研究撰写了大量的文本,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等,系统展现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完整骨架和总体风貌。通过对于包括上述作家文本的深度耕耘,有助于从发生学和发展史的角度深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研究。
第二,从研究内容来看,应不断丰富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主要意涵研究。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主要意涵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基本前提是集市贸易和城市经济;历史条件是新航路的开辟;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技术条件是交通工具的发展;基本规律是国际价值规律;现实后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最终指向是共产主义,等等。[58]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虽然从整体上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时代境遇、运行规律、发展景象和最终趋向等进行了科学分析,但他毕竟是基于19世纪80年代之前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进行提炼概括的,这无疑要受到当时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的一定制约。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交通工具、科学技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等生产力要素,还是跨境资本、跨境资产阶级、跨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等生产方式要素都比以往时代有了全新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站在21世纪历史发展的视界,从总体性高度对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进行新的划分。比如,通过对列宁、布哈林、斯大林、毛泽东文本的开掘,加大对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两个平行世界市场”时代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研究;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文本的开掘,加大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全球扩张的研究;通过对邓小平、习近平文本的开掘,加大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市场对“一球两制”的影响和作用研究,从而丰富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知识谱系和他者镜像。
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应加强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跨学科研究。众所周知,无论是在马克思计划完成的“五篇结构”还是“六册计划”中,世界市场理论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界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生命周期率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厚的成果。然而,随着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日益复苏,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第三个阶段,需要将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次对世界市场最新发展进行分析,为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提供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依据。因此,“只知道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形式是不够的。对于发生在这些形式之前的或者在不太发达的国家内和这些形式同时并存的那些形式,同样必须加以研究和比较,至少是概括地加以研究和比较”[35],而“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尚待创造”[35]。当今时代,世界市场日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往往与国际贸易、国际交往、国际分工等联系在一起,这既需要加强对世界市场上的供应链、资金链、技术链、价值链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需要加强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进程中的分布、地位和实力变化的比较研究,从而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世界市场上不同类型国家各自的禀赋、优势、差距所在和发展方向,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演化、资本主义社会演化、社会主义社会演化规律的认识,从广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为变革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第四,从研究价值来看,应加大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研究旨在用理论阐释和解决现实问题。从中国视角来看,自世界市场形成以来,一国的国内市场总体上属于世界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经济兴衰与世界市场的链接程度大小密切关联。有学者运用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反思“逆全球化”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推进全球化发展和进一步增强中国在世界市场发展中的影响力提供了正确指引。[58]中国应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解读经济全球化给国内带来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更好推进全面对外开放的进程。从“一带一路”视角来看,世界市场作为各国之间经贸交往的总和,推动了各国的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一带一路”作为推动世界市场大发展的新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它既拓展了世界市场中的危机应对,又改善了世界市场参与主体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沿着马克思的思路,通过“一带一路”实践,为世界市场在当代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26]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视角来看,世界市场通过生产力和技术的全球扩展,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因而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63]我们应该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剖析当今世界生产体系的矛盾所引发的危机,如英国脱欧、中美贸易争端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环境的分析,从世界历史视野揭示经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奉行多边主义、共同体主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变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一带一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0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6.
[3][28]汤在新.《资本论》续篇探索---关于马克思计划写的六册经济学着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500-501,504-505.
[4]王天义.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与国际价值的理论[J].理论前沿,2002,(7):22-23.
[5][20]郭宝宏.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2-13,13.
[6][42]赵景峰.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对经济全球化研究的指导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3):18-22.
[7][10][17][27]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1-42,61-73,86-100,39-44.
[8] 宣兴章.世界市场与国内冲突治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6.
[9]张雷声.经济全球化视阈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47-54.
[11]戴瑞姣.世界市场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
[12]张爱武,刘勇.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市场理论的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1,(6):10-12.
[13][38]孙来斌.马克思世界市场思想概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4):39-43.
[14]栾文莲.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研究---世界市场的经典叙述与现代特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1):42-57,63.
[15]许兴亚.马克思的国际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30-139.
[16]朱丽君,阎孟伟.世界市场、世界历史与全球化[J].新视野,2003,(3):47-49.
[18]余金成,娄银梅.经济危机、世界市场与确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6-30.
[19]阎孟伟,朱丽君.全球化的实质和进程与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79-85.
[21]郑宝银.世界市场的新特点与新格局[J].国际贸易问题,2004,(3):1.
[22]陈永志.新时期国际价值的变化与国际价值论的发展[J].经济学家,2009,(6):53-58.
[23]时家贤.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6):18-25.
[24] 谢浩.分解、扩散与整合:从《资本论》看世界市场的形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2):28-34.
[25]林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世界货币相关问题探析---文献概览、拓展分析与政策优化[J].金融评论,2018,(5):90-99.
[26][62]余达淮,曲韵畅.“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J].红旗文稿,2018,(12):9-10.
[29]周建锋.世界市场形成、劳动力集聚与国际贫富差距扩大---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比较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3,(7):15-21.
[30]黄瑾.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方法探析---兼论世界市场成为其理论体系逻辑归宿的原因[J].东南学术,2016,(1):32-38.
[31]刘海霞.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与终点[J].改革与战略,2017,(8):41-45.
[32]庄宗明.构建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5-9.
[33]蒋国海,楚帅.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经济学的认识[J].湖南社会科学,2018,(1):101-104.
[34]李健,李冉.世界历史视野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3):61-68.
[35] [59][6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25,529,528.
[36]李建民,邓如辛.论世界市场在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J].社会主义研究,1998,(3):11-13.
[37]刘卓红,关锋.对马克思晚年俄国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的再认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2):47-53.
[39] 涂成林.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理论的转型---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跨越‘卡夫丁峡谷’”[J].学术研究,2014,(11):1-8.
[40]孙来斌.如何对待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6):38-43.
[41]谢超林.“一带一路”助力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J].人民论坛,2017,(27):98-99.
[43]聂志红.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J].理论月刊,2008,(8):15-17.
[44]颜鹏飞,刘昌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思想渊源---马克思的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理论(上)[J].当代经济研究,2001,(3):43-47.
[45]颜鹏飞,刘昌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思想渊源---马克思的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理论(下)[J].当代经济研究,2001,(4):52-56.
[46]袁志田,刘厚俊.世界化背景下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基于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3):46-49.
[47] 高煜.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本源与中国智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7-34.
[48]周文,方茜.“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0):62-72.
[49]徐宏潇,赵硕刚.“一带一路”倡议的世界历史性依据[J].社会主义研究,2016,(1):105-109.
[50]庄穆,吴美川.马克思公共性思想视阈下“一带一路”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7):110-117.
[51]王胜利,白暴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通运输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交通运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20-29.
[52]陈伟光,黄亮雄,程永林,韩永辉.“一带一路”经济学创立及其诸多向度[J].改革,2017,(2):5-16.
[53] 郑伟,桑百川.“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探析---基于世界市场失灵的视角[J].东北亚论坛,2017,(2):94-105.
[54]沈斐.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建设[J].当代经济研究,2019,(1):94-101.
[55]黄瑾.论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发展进程(19世纪50-80年代)[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1-18.
[56]吴耀国.“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的辩证关系---基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中的时空维度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75.
[57]李建民,邓如辛.论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0,(5):41-45.
[58][61]杨圣明,王茜.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J].经济研究,2018,(6):52-66.
[63]王岱,范希春.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在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2):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