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研究的现况,为继续开展理论及实证研究提供依据,并为护理教育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2 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2 年)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2 年)收录的有关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 44 篇,其中大专及其以下、本科、硕士研究生分别占 8、12、14 篇。大专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维度为 4~7 个不等,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构成趋于一致,但较笼统,未显现不同层次间的差异性。结论:①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理教育者应结合临床实践,依据病人的需求,并从各层次学生核心能力间的差别着手,进行核心能力研究;②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和成熟的模式,在研究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
[ 关键词 ] 护理;学生;核心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功能的拓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核心能力在护理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必须从护理专业学生着手。护理教育者试图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探讨,为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以及效果评价提供方向和标准,也为向临床输送具备一定工作胜任能力的人才提供有效保障。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研究的现况,拟通过文献回顾法,分析发现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及薄弱环节,为继续开展理论及实证研究提供依据,并为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完善提供参考。检索公开发表的中文期刊文献,以中文关键词“护士”“护理专业学生”“学生 / 护理”“护理 / 研究生”“护理 /硕士”“护理 / 博士”“护理教育”“核心能力”,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于1978-2012 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于 1994-2012 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于1989-2012 年之间公开发表的文献。
文 献 检 索 的 步 骤 如下:①检 索SinoMed 数据库,并对所获文献文题、摘要、关键词以及主题词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确定文献检索的全部关键词;②再用所获得的所有相关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三个数据库的全面检索,如果摘要初步符合纳入标准,则进一步查找并阅读文献;③通过所获文献后附参考文献进一步检索。初步检索到相关文献 284 篇,其中与护理专业学生相关的文献有 89 篇,占31.34%。经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内容明显不符的文献 29 篇;对剩下的 60篇文献,通过查找、阅读全文,再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16 篇。最终纳入研究、完全符合标准的文献有44 篇。其中,研究对象为所有护理专业学生的有10 篇,为大专及其以下、本科、硕士研究生的分别有 8、12、14 篇。多位学者采用 Delphi 法研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得出一致结果:临床护理能力是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其权重最高;协调沟通、评判性思维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属于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而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能力权重最低,是应有意识努力去培养的能力。同时,徐翠荣、廖晓艳等采用调查法发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能力及科研能力等维度得分较低。
纪翠红、李淑花、刘蕾等学者均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护理硕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各指标可得出,其涵盖的能力维度基本一致,并且与綦盛楠等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结果一致。研究显示:专业学位护理硕士核心能力的构成亦基本一致,然而不同研究中各维度的权重存在差别。目前已达到共识的重要维度为:临床护理能力是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谭静等的研究显示:各能力按权重排序依次为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临床科研能力、教育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而刘蕾等认为其排序依次为临床护理能力、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学能力、护理科研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核心能力在我国护理领域首次提出为 2000 年,正式提出是在 2003 年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指南中,比国外研究相对较晚。而我国针对各层次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研究出现更晚,其中本科较大专早,硕士研究生相关研究最晚。
这与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及体制有关。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开始于 1984 年,硕士教育开始于1992 年,导致 21世纪初护理队伍的主力军仍是大专护理专业学生,而本科护士则是临床护理的高级人才及骨干。2010 年 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2011年,护理学列入国家一级学科,这些都促使护理教育者开始摸索适合我国的护士培养模式,试图通过教学改革来突破现况,而对于核心能力的研究为其提供了指导方向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