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瑞幸咖啡从正式成立开始仅两年时间就迅速上市并因财务造假而退市。财务造假不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对资本市场中其他中概股公司产生巨大的信任危机。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内部控制;
一、案例背景
(一)瑞幸咖啡企业概况。
瑞幸咖啡由神州优车集团原COO钱治亚创建,总部位于厦门,第一家门店于2017年在银河SOHO开业,陆续登陆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城市。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登陆纳斯达克,融资6.95亿美元,首次公开募股共发行3,3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共募集5.61亿美元,公司市值约为42亿美元。2019年7月8日,瑞幸咖啡推出小鹿茶产品进军新茶饮市场并引入新零售合伙人模式。截至2019年底,瑞幸咖啡直营门店数达4,507家,交易用户突破4,000万,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2020年1月,瑞幸咖啡发布智能无人零售战略,推出"瑞即购"无人咖啡机和"瑞划算"无人售卖机。通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与各领域供应商合作,提供高品质、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
(二)事件回顾。
2020年1月31日,做空中概股的知名机构浑水声称收到一份89页的匿名做空报告,指出瑞幸咖啡财务数据造假,称其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捏造财务和运营数据。但随后瑞幸咖啡立即否认了所有指控;4月2日迫于压力,瑞幸咖啡自爆虚假交易额22亿元人民币,导致盘前暴跌85%;4月4日财务造假事件持续发酵,瑞幸股价再次大跌15.94%;5月12日晚间,瑞幸咖啡宣布调整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6月27日瑞幸咖啡发布声明,公司将于6月29日在纳斯达克停牌,并进行退市备案;7月5日在股东特别大会上通过了对陆正耀、黎辉等人的董事罢免议案;9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及上海、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对瑞幸咖啡做出行政处罚决定;10月12日瑞幸咖啡被处以罚款200万元。2021年1月6日,有消息称瑞幸咖啡七位副总裁及其他高管签署联名信,集体请求罢免瑞幸咖啡现任董事长兼CEO郭谨一。
二、瑞幸咖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
首先,管理层缺乏内控意识甚至抵触、阻碍内部控制的建设。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生存及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企业经营成败与否的关键。但瑞幸咖啡在美股上市后花费大量管理费用将自己包装为"新型成长型公司"这一身份。这是因为美国的《就业法》中规定新型成长型公司的财务报告不强制披露内部控制的细节,否则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就必须对瑞幸咖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证明并发表意见。由此看出,瑞幸咖啡的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反而刻意隐瞒。其次,管理层缺乏诚信和职业道德也埋下了隐患。瑞幸咖啡独立董事邵校恒曾任职的18家企业中,多家存在欺诈行为和内部控制被宣布无效的情况。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杨飞也因参与非法经营活动而被判处过监禁。
此外,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股权过于集中而使权力得不到牵制,掌握公司大部分的决策权,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陆正耀作为瑞幸咖啡的董事长是最大股东持股30.53%,CEO钱治亚持股19.68%,二人此前分别为神州公司的董事长和前COO,而如今又形成上下级关系;而且陆正耀的姐姐是持股12.4%的Mayer Investments Fund实际控制人,因此这三人的关系难免会滋生舞弊。
(二)风险评估。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拥有良好的风险评估意识和风险评估体系是一个企业面对各种严峻挑战的基础。瑞幸咖啡的大部分资金皆来自于外部融资,然而根据近3年公开的现金流量表中显示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都为负数。在线下门店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太过依赖外部融资,易造成资金链断裂,极大地增加了财务风险。但瑞幸咖啡始终没有对资金结构做出相应调整,可见其并没有对财务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另外,从商业模式上来看,瑞幸咖啡也忽略了经营风险。由于文化差异,咖啡并不是中国人主要饮品,市场较小,但瑞幸咖啡却选择了迅速扩张的经营模式。此外,前期通过补贴优惠券的低价销售方式吸引的顾客大多对价格敏感,所以即使在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的情况下也只能被迫继续保持低价。因此,瑞幸咖啡在争夺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时候没有充分对实际市场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三)控制活动。
良好的资金预算控制能够让企业提前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资金和合理定位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这种"倒贴"的销售模式可以看出,瑞幸咖啡的资金预算目标并不长远,只考虑了短期经济利益,导致自创立以来,不仅没有获利反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盲目地扩张门店则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中控制活动贯穿始终,不仅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流程和环节,还涉及到企业发展的所有阶段。瑞幸咖啡财务舞弊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跳单人为控制取餐码,这样就不会有明显的虚假订单产生;且采用不同种类的序号,使调查机构不能简单地将最后和初始的订单号相减得出销量。同时,管理层利用开具假发票、合同造假等方式增加费用及成本,使收入和成本合理配比。瑞幸咖啡所涉及的虚假交易高达22亿元,仅凭单个部门是无法瞒过所有监管的。因此,控制活动在整个瑞幸咖啡内部完全失效。
(四)信息与沟通。
委托人往往因为数量较多且分散而将资金和权力交给代理人行使,但实际上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委托人往往不能深入掌握充分的信息,且代理人有时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刻意隐瞒,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浑水公布的报告中称,瑞幸咖啡在2019年第三、第四季度的每日销售商品数量至少分别被夸大了69%和88%,但实际情况是亏损达24.7%~28%,另外还夸大了销售价格及广告费用等信息。瑞幸咖啡的管理层通过伪造数据的方式欺诈委托人,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委托人继续为其投资。
此外,瑞幸咖啡对于财务信息造假事件,开始一直持有否认态度,而最后的自爆实际上也只是被逼无奈之举。因为如果瑞幸咖啡董事会隐瞒舞弊行为而不启动舞弊调查程序,那么安永事务所就会将财务舞弊证据按照相关规定直接向美国证监会报告。可见,瑞幸咖啡对于信息的透明度、准确性和真实性一直抱有消极态度。
(五)内部监督。
拥有良好的内部监督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瑞幸咖啡从管理层到各门店均参与巨额的财务造假,且在被曝光之前没有任何日常监督或专项监督对此进行上报,可以说瑞幸咖啡的内部监督体系形同虚设。2020年1月瑞幸咖啡完成增发和发行可转债,而此轮可转债融资存在对赌协议,所以瑞星咖啡必须给出融资方认可的财务报告。面对对赌协议和经营亏损的压力,管理层很可能对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施压,严重影响财务信息质量以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导致审计结果有失公允。
三、对瑞幸咖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提高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建设要建立在良好的内部环境上,而内部环境是由人决定的。首先,完善企业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优化股权结构,确保经营权和所有权相互分离,明确各部门责任,使权力得到有效制衡。其次,培养管理层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维护企业的社会声誉,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经营策略,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共同建立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最后,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并对员工的专业能力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定期进行培训、考核与评估,提高职业道德,也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重视风险评估。
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是企业应对风险、做好防范措施的必然要求。大数据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瞬息万变,企业要优化风险评估制度,加大风险管控力度,培养员工风险意识,规范风险识别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重点关注。风险管理还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使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将要面对的风险隐患有充分认知,统筹考虑风险与价值,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要根据所在行业的市场情况及自身的经营特点,整合、评估并分析未来很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对其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当风险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处理,有效地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三)加强预算控制。
在预算管理方面,应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分析数据的具体内容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的精准度。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跟踪,随时发现问题。执行结束后,对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的预算编制提供借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战略目标更加合理。在经营的各个阶段中,对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明确每个流程的相关负责人,严密追踪资产后续流向,并做好记录,以便公示和查询。
(四)优化信息披露与沟通。
对于瑞幸咖啡这样依赖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发展的企业而言,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更是重中之重。企业应该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整合与分析,拓宽信息披露的渠道,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每个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对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行充分披露,使信息更具有联系性,使投资者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避免财务欺诈。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更应该注重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利用。只有充分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与分析,确保沟通渠道通畅,才能更好地形成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只有各部门内部的信息实现共享,才能使各方职责更加明确、透明,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效率。
(五)完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保持相对独立和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是防止企业财务造假的重要保障,关乎企业的管理效果和运营效率,是内部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所以,企业内部应设立具有高业务水平、良好职业道德的企业审计委员会,并保证其独立地位,防止内部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不仅要重点关注成本费用、利润收入等财务信息,还要将内部控制的审计纳入工作范围,对企业内部责任的落实、制度执行情况和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成果进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造假的可能,并维护投资人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陆施凯。风险因子理论下的瑞幸咖啡财务舞弊研究[J].现代商业,2020(36)。
[2] 潘立生,陈杭茜。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对策分析--以瑞幸咖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03)。
[3] 钱润红,刘淑娟。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下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以瑞幸咖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05)。
[4] 励贺林,赵玉。基于COSO-ERM新框架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分析[J].商业会计,2021(03)。
[5] 杨泽周。委托代理视角下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32)。
[6] 曾耀锐。基于管理会计的瑞幸咖啡公司财务舞弊研究[J].中国商论,2021(04)。
[7] 刘为岩。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若干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