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传统竞技体育存在忽视运动员文化教育、不重视运动员未来发展的弊端。运动员的文化素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解当前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分析现行竞技体制下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进一步探索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 文化教育;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 朱海(1992-),男,汉族,湖南邵阳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李建云(1986-),男,汉族,四川乐山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
一、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由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依附在训练实体之中,更由于当前社会和竞技体育领域的"金牌唯上"理念,造成了运动训练部门和文化教育部门一切工作都"以训练为中心"的现象。有的运动队甚至将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对立起来,随意挤占文化学习时间,以牺牲运动员文化学习为代价来换取运动成绩的提高,致使优秀运动队的文化教育工作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由此可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改革,必须首先从完善现行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入手,明确改革方向、确定改革目标。
(二)运动员文化教育理念与教育本质相背离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最大可能的发展。这里所指的"发展"应该是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能力、身心健康等等,其目标是让优者更优,让后进者进步。选择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式。既然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学校和教师要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提供服务、提供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服务,服务是否规范,服务是否专业(或者说科学),服务是否精细,就成了被服务者选择的重要条件。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属于竞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教育是育人夺标的教育过程,其实质是竞技的准备过程,即为竞技培养合格运动人才的过程,因此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应该是整体培养而不是被割裂分化。我们从中外竞技观念的不同就可以看出国内对运动员培养的理念误差。国内体育教科书上介绍说:"足球是以脚支配球体为主的和两队同场攻防的运动项目。"然而,英国足球总会认为"足球是培养会踢球且全面发展的人".显然,我们把足球看成是一个比赛项目,至于在足球运动中人能否全面发展,却托付给了自然,这是中国足球"重物轻人"的表现,也是"冲亚入世"难的症结所在。再者,国内体育专业教科书还介绍:"篮球是将球投入篮筐,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的集体球类运动项目。"而美国篮球界认为篮球的本质是"通过篮球运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显然,我们"重物",他们"重人",我们研究"以球带人",他们研究"以人带球",这是中国竞技文化与国外竞技文化"质"的差别。这种质的差别必然会造成中外竞技体育技能和成绩上的差距。
目前,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在于教育者没有把运动员当作一个整体意义上的人来看待和培养,这样的教育势必导致运动员培养的片面化和功利化,地方政府、教练员、运动员家长、运动员都功利性十足,取得金牌是唯一目的,这必然导致运动员的畸形发展。正是这种狭隘的培养价值观,使体育系统自上而下重视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而轻视文化教育,致使运动员受教育内容和运动队生活变得相当单调和枯燥,严重阻碍了运动员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全面培养。我们并不否认运动训练的功利价值,但运动员的教育如果过分功利化,就会严重破坏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最终,反而不利于功利目的实现。总之,学训单位不能把运动员仅仅作为夺取金牌的手段和工具来培养,而必须首先把他们作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来培养。
二、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体育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体育系统将经费等资源主要投入到训练保障方面,所以在体育系统有较好的训练和比赛资源,如训练水平高的教练员,较好的训练设施,以及较好的科技保障条件。但对教育方面一直投资较少,造成用于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经费缺乏,虽然原国家体委多次强调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所需经费(不包括基建和工资)每年不得低于优秀运动队全年经费的百分之二,并用制度的形式进行约束,但远不能和竞技体育成绩的利益诱惑相比较,许多体育运动学校用于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经费远未达到上述要求。结果是文化教育设施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编制不足且待遇差,教师很难获得进修等提高教学水平的交流平台,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与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的学校相差较大。同时,教育系统将经费等资源主要投入到教学方面,在体育训练方面投入较少。所以教育系统有较好的教育资源,如高水平的教师和教学设施,由此可见,由于我国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各自为政,有各自不同的培养青少年的目标和任务,体育系统着重培养能在大赛中争金夺银的运动员,注重运动成绩的提高。教育系统着重培养能够取得更高考试成绩的学生,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在培养社会化人才方面没有达成一致的目标,在培养目标截然不同的前提下,两个系统之间很难达到较好的融合状态,这使得体育系统所办学校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高,而教育系统在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方面水平难以提高,所以,从根本上看,目前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存在体制上的不足。近年来,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虽然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体育和教育的结合,但培养目标并未达到完全一致,没能取得明显成效。
(二)体育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竞技体育依然是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奥运和全运战略是国家和地方体育政府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在奥运和全运战略背后,是高额的奖金回报和金牌任务,竞技体育成绩成为衡量政府体育管理部门政绩的最主要因素。在竞技体育成绩的压力下,由体育部门负责管理的体育运动学校的主要任务与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密不可分,学校从人员和经费等各方面全力保障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在这种压力之下,经常会牺牲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在我国科学训练手段还不先进,各方面保障措施还不到位的情况下,无疑会增加运动员运动训练的量和强度,延长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使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再进行文化学习,学校教师也对此无能为力,运动员运动训练早期化和专门化也是这种现象的后果。虽然国家体育总局一再要求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但由于运动员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且制度建设不完善,造成了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老大难问题。
三、改善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优化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
建议合理分配学训时间比重,提高训练效率。同时,还应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符合运动员实际需求的教材体系,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集中补课与个别补课相结合等一系列特殊措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运动员在正常参加训练比赛的同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建议根据训练竞赛的特殊性和比赛淡旺季特点,灵活调整学期安排,避开比赛旺季,充分利用冬夏训集训时间集中上课,使之有别于普通学校的学时安排,减少缺课。
(二)转变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理念
作为具有特色的体育运动学校,其教育思想理应是培养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个性--体育才能,培养具有体育技能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里所说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要培养通才,而是指身心和谐发展。
(三)理顺优秀运动员训练与学习的关系
应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构建符合运动员实际的教材体系。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集中补课与个别补课相结合、学分制与学年制等一系列特殊措施,保证他们在正常参加训练比赛的同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在具体课程的学时和学分的掌握上,也应从实际出发,可将运动员的部分训练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计算学时与学分。对取得重大比赛成绩优异的优秀运动员还可以研究减少课程和奖励学分的办法,鼓励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以减轻他们训练、学习的双重压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可实行"送教上门",有条件的优秀运动队应增设专职文化课教师指标,常年随队上课,保证运动训练之余坚持经常性文化教学。为实现竞技体育教育体制的战略转移创造条件,最终实现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的协调、集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对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比较研究[J].2009年
[2]杨玉功。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解析[J].2012年
[3]艾龙飞。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研究[J].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