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立体模式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0-05-14 07:17:04

民族团结论文热门推荐范文10篇之第六篇: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立体模式策略探讨

  "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1]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作为一所民族院校, 有省内大专生、少数民族预科生和内地西藏高中班学生等不同层次、十多个民族的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 学院领导和教师认识到, 网络时代, 信息传播快、更新快, 青年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较多, 网络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身心健康和道德水准。在网络时代, 面对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 需要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同时, 多维度、多途径、全方位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立体模式。

  抓起点、重过程, 全程实施民族团结教育

  上好新生入学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学院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工作, 作为学院稳定与发展的基石。每年新生入学后, 学院都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 把"加强民族团结, 共筑和谐校园"作为新生第一课, 由学院党委书记讲授。让新生从入学起就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了解党的民族政策, 牢固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 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与各民族同学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加强团结。

  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学院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穿插"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等主题报告会。组建思想政治教研室, 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专门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并利用思想政治课, 在进行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教学过程中, 开展"民族宗教热点问题研究""社会热点解读"等专题讨论, 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

  有计划地实施和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一是将民族团结教育分阶段、按梯度有计划地实施。从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养成教育推进到民族历史教育, 进而理解民族差异, 再推进到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的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将民族团结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专题教育等常规化教育活动与各民族学生共同参与、共同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相结合, 促进了各民族同学之间相互了解, 使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在校园内潜移默化地形成。

  立足校内, 面向社会, 全方位实施民族团结教育

  构建德育网络, 强化理论学习和政策学习。学院组建了院长、书记挂帅, 主管院长牵头, 主管处室负责、班主任具体实施、全院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德育网络, 保障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在此基础上, 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相关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习《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国家宗教事务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更好地开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举办特色活动, 促进民族团结。一是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活动。学院邀请专家作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开办民族团结宣传橱窗, 利用文字、图片等资料向各族学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介绍各民族历史和风俗习惯等。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讲民族团结故事比赛。组织开展"团结杯"篮球比赛、锅庄舞晚会等, 让各族学生在活动中增加相互间的了解, 增进友谊。二是办好民族风情展。一年一度的民族风情展活动是体现学院特色的品牌活动, 也是河北师范大学科技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旨在进一步宣传各民族文化, 增进民族文化交流, 营造民族团结的和谐校园氛围, 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 展现各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和风采。

  走出校园, 通过实践体味感悟。通过走出校园、参与社会活动, 学生能感受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现实。学院设立了军事训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高新企业和重点产业项目实践基地, 让学生通过到基地实践体会民族团结的社会性。学院每年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西柏坡参观学习,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举行入党、入团宣誓仪式;到北京参观长城、故宫、军事博物馆、中华民族园, 观看升国旗仪式, 让学生亲身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恢弘气象。

  充分运用网络平台, 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学院在推出"七彩民院"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 各系部建立微信公众号, 利用微信公众号助力民族团结。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专栏, 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先进事迹,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师生不信谣、不传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校园安全稳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加强对网站、"贴吧"和网络论坛的监控和管理。同时, 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做好正面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学生政治鉴别能力和对有害信息的辨别及抵御能力。

  高站位、展新途, 用真情推进民族团结教育

  思想认识上, 突出一个"高"字。学院引导教职工将"学生第一、工作第一、奉献第一"的工作作风自然地转化为师长之爱、父母之爱、民族之爱, 做到爱中有平等、爱中有原则、爱中有方向, 要求每位教师既做教师又做"父母", 既要传授知识, 更要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民族团结教育中, 学院领导的"高"思想认识, 保证了民族团结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教职工的"高"思想认识, 奠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民族学生的"高"思想认识, 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效能的最终体现。

  途径和方法上, 展现一个"活"字。民族团结教育不能墨守陈规, 不能教条僵化, 而应开拓创新, 充分展现一个"活"字。学院紧紧抓住一条"主线", 坚持办好"两校", 开好"两会", 切实做好"三个结合", 使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得既有声有色, 又扎扎实实。

  紧紧抓住一条主线, 就是充分挖掘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蕴含的德育点, 加强课程的思想政治引领。同时, 着力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空洞的说教、纯理论式的宣讲, 狠抓教学内容改革, 为传统德育方式注入新的活力。配合课堂教学,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 营造浓郁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积极影响。这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点。

  办好"两校", 就是坚持办好少年团校和青年党校。这既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又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坚实阵地, 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党、团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的摇篮。我们利用丰富的影像资料, 结合通俗易懂、声情并茂的讲解, 普及党、团基本理论知识, 宣传党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党现阶段的方针、政策, 引导各族学生加强团结、积极进取, 为构建和谐的校园作贡献。

  开好"两会", 就是认真开好班会和团会。每周的班会、团会和升国旗仪式是民族团结教育日常化的具体体现。我们以必修课的形式, 每周在固定时间安排一次班会、一次团会、一次升国旗仪式, 并进行国旗下的讲话, 月月有计划, 周周有主题, 形式丰富多彩, 不局限在教室、学校, 使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真正入脑入心。

  "三个结合"指制度管理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 更多地体现在教育方法层面, 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模式向纵深发展。

  教育过程中, 倾注一个"情"字。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归根到底要靠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民族工作, 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 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2]学院教师秉承多年来形成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思想和"学生第一、工作第一、奉献第一"的优良工作作风, 以忠诚和奉献实践着"崇高、崇严、崇勤、崇美"的校训。藏族学生常年远离父母, 在感情上缺少父母的直接关爱, 学院教师承担起父母的责任,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关心藏族学生, 用大爱和真情筑起民族团结的桥梁。

  聚人才, 挖潜力, 同频共振促进民族团结教育

  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学院扎实推进领导班子联系年级、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制度, 有效推动"心连心·手拉手"全体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学生宿舍活动。要求党员教师深入了解所帮扶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生活需求等, 参与宿舍管理、班级管理, 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安全稳定, 引导学生政治上高标准要求自己, 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 思想积极向上。通过每月召开班会、每周进宿舍、每月谈话, 关心关爱每个学生, 并做好工作记录, 留下评语。有24名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130名党员教师参与活动, 使民族团结教育富有成效。

  老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余热。学院退休教师王惠民、丁向真等, 虽年事已高, 但"人老心不老, 人退心不退", 常年坚持到校做学生思想工作。王惠民经常深入课堂听课, 并与年轻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还主动与班主任联系, 到班级作学习方法辅导讲座, 做藏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丁向真是一名年过八旬的藏族老教师, 退休后依然活跃在内地西藏班师生中间, 和青年教师、学生谈心交流, 为西藏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出谋划策。

  高等教育反哺基础教育。学院探索高等教育反哺基础教育的实施途径, 实行河北省内大专生、民族预科生和内地西藏高中班学生一对一补习文化课"伴飞计划", 不仅帮助内地西藏高中班学生提高了成绩, 还加强了不同民族间的理解和沟通。另外, 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各族学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的点滴折射着民族团结的因子。

  "民族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 从宏观层面来说, 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从微观层面来说关系到民族高校的校园和谐、师生团结。"[3]网络时代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加强网络的宣传教育功能;同时, 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决落实, 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 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参考文献
  [1] 陈蒙。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 2018-09-05.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5.
  [3]刘瑜。我国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 (2) .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