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别具一格的本土设计风格,展现本民族独树一帜的文化创造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曾提出具有传统精神的“山水城市”的概念,但是当下各类泊来风格充斥着家居设计市场,而具有鲜明的乡土文化特征的设计似乎日趋淹没在国际化的喧嚣声中。对于当下的中国室内设计而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多样的乡土传统,都是我们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是重塑中国家居设计文化的奠基石。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之上的,当代中国的家居设计亦不能例外。“在未来要想维持任何类型的真实的文化,就取决于我们有无能力生成一种有活力的地域文化的形式,同时又在文化和文明两个层次上吸收外来影响”.
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便捷适用的使用功能,但是人居空间更是地域风物和人生价值的容积,而这个部分则需要乡土传统的关照。在西方强势文化流布的当代社会,除了重视对现代设计成果的吸收与运用,急需的是重新审视传统,确立中国当代家居设计的独特价值,而不是无视历史文脉,将功能主义、个人主义极端化,以致失掉自我,成为他者。具有乡土文化传统的家居设计的提出,即是对应接不暇的泊来设计风格作出的迫切回应。在追寻乡土传统的家居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拒绝遗忘历史文脉,也拒绝止步不前,抱残守缺。中国风格的家居设计探索应当更为自信的置于当代视野中展开。“一个在文化上自卑和对自己文化丧失自信的民族,是不可能在世界上久存的”.只有在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支撑下,对现代设计及其它类型的设计风格的吸纳才能真正为我所用而又不为所动,在全球化的大势之中仍然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格而不被吞噬。如此,中国风格的家居设计才能充满竞争力的进入“全球文化市场”参与角逐,才能在多元化的当代设计中获得独特的位置。
另一方面,任何对传统家居设计风格的夸大,都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中国当代家居设计决不能成为自娱自乐的产物,仅仅为国人所欢呼雀跃,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这实质上证明了中国当代文化的软弱。中国当代家居设计需要在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中加入竞争,破除自我幻像,产生真正有分量的影响。因为现代设计本身即含有乌托邦的性质,它的视线投向的是全人类能够共同享受设计的进步。简单的照搬传统元素、仿制民族艺术风格,是默认当代中国设计创造力的贫乏,是承认当代中国文化的止步不前。
乡土化与多元化并不矛盾。提出家居设计乡土化的概念并不意味着中国风格优于其它风格,它只是多元化的家居设计选择之一,也正因为有了中国乡土风格的出现,多元的设计文化才显得更具意义。遍观现代设计水平较高的国家,普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北欧设计的人性化,德国设计的理性严谨,意大利设计夸张的艺术感,日本设计的禅意……皆是各国深层文化心理的流露,而非对形式的刻意索求。
家居设计对居住于其中的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环境塑造了人。这不单是一个设计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对某种产品和使用方式的选择在一定意义上即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的话,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随着西方产品的被使用和被接受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文化和生活,这应该说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设计,将乡土传统融入现代生活方式的家居空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仍保持本色,避免把自己装扮成他者,这也是家居设计文化的意义所在。
“要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应全力提倡文化的民族主义,提倡民族魂。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大都太过崇奉世界主义。该是明确肯定中国文化个性的时候了。”
结论:具有乡土传统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气质的家居设计
Culture(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有耕耘的意思。若离开了乡土传统,中国当代家居设计文化是不会真正成熟的。近十几年来,中国传统在表面上已被西方现代文化日渐侵蚀,但是作为深层国民性格,传统从未消失,而且将作为历史现实长期存在。不过,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风格的家居设计并非现成的传统素材的堆砌,而是应该将其作为厚重丰沃的土壤,生长出属于当代中国的家居设计风格与文化,它应该是时代的、人性的、地域的,又是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创造。
中国人具有最深沉的人本主义情结,追求的只是现世中一个人的幸福:家庭和睦,知足常乐,乐天知命,而非物质的炫耀。在学习现代以及各类型家居设计风格的同时,我们亟需理清当下中国人的需要,使室内设计真正有助于当代中国人居环境的改善。日本设计所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虚心借鉴:“处于成熟期的人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人类的幸福并不是只能在持续增长的经济中找到。我们应该对‘异国文化’、‘经济’、‘科技’等这些因素进行冷静的思考,意识到自身文化的长处所在,争取生成一种成熟文化应该具有的典雅气质。”
约翰·伯格在《抵抗的群体》一书中引用了马科斯的观点:“一个可容纳许多世界的世界,可容纳每个世界的世界。”这也是我们在面对来势汹汹的各类家居设计风格,回望中国传统家居设计文化时,需要抱定的自信而开放的设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