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贸易战没有赢家, 旷日持久的贸易战对双方经济都会造成极大冲击。中国经济具有充分的回旋余地, 并不惧怕所谓的贸易威胁, 更不会屈从于贸易霸凌, 以打促和、维护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初衷会继续坚持。从稳定宏观经济和就业的角度出发, 可以在扩大进口, 积极推动国内经济结构改革, 坚持不懈的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积极推动国际机构改革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 国际经济格局; 宏观经济; 经济体制; 就业;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自2018年春季发轫, 已经历一年时间。这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摩擦, 因为交织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国内矛盾与国际问题等等, 而呈现复杂化、综合性、程度深等特征。2018年初, 本轮贸易摩擦由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挑起, 逐步升级, 咄咄逼人, 志在必得。对于贸易摩擦的走向、应对, 学界展开了较为广泛的探讨。其中, 既有较为全面的评估、分析, [1]也有针对就业等具体领域展开的探讨。[2,3,4]从事态的发展看, 也基本印证了学界的判断。2018年尾, 双方领导人共同表达合作共赢, 达成协议的意愿, 高层次贸易谈判紧锣密鼓, 协议签订呼之欲出。这充分说明, 贸易战没有赢家, 贸易摩擦对双方经济都会造成极大冲击, 从长期看, 世界经济会因此面临更大不确定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世界经济的动荡会破坏各国的既有增长路径, 给各国福祉带来不利影响。作为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具有足够的经济回旋余地, 经济规模虽然较第一大经济体有统计上的差距, 但是双方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已是有目共睹, 在十年内经济总量第一、第二名的位置交换是大概率事件。中国经济具有充分的回旋余地, 并不惧怕所谓的贸易威胁, 更不会屈从于贸易霸凌, 以打促和、维护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初衷会继续坚持。
一、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
(一) 本轮贸易摩擦的预热阶段
2017年处于贸易摩擦预热阶段, 该年度《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对所谓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美国将采取一切从对话到执法手段应对所谓的扭曲市场的不公平贸易行为。2017年8月18日, 美国对华发起所谓的“301”调查。2017年美方对中国企业贸易争端立案总数达到51起, 达到历史峰值。
(二) 贸易摩擦升级阶段
2018年春季和春夏之交摩擦逐步升级。2018年1月, 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201法案, 对主要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板和洗衣机进行征税。与之针锋相对, 我国随后宣布对美国高粱进口进行反倾销调查。2月27日至3月3日, 刘鹤副总理访美, 就中美贸易问题与美方磋商。3月8日特朗普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理由, 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 其中钢铁产品的关税为25%, 铝产品的关税为10%, 但随后, 又签署了对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韩国和巴西的钢铁和铝关税豁免, 其真正针对的对象显而易见。
3月22日, 特朗普在白宫签署所谓的“中国经济侵略行为”的总统备忘录, 其中称, 依据“301调查”结果, 拟对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累计高达600亿美元的商品加收关税。针对这一情况, 3月23日, 中国商务部宣布拟对自美进口部分商品征收关税, 以平衡美方相关措施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
4月2日, 中国对120项源自美国的水果及制品加征15%的关税, 对8项猪肉及制品加征25%的关税。4月4日, 美国发布301清单, 建议对价值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收额外关税, 并扬言要对另外1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同日, 中国采取强硬措施, 以对等500亿美元产品清单还击, 并回应“必将采取新的综合应对措施”.5月29日白宫声明, 将对50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高科技产品以及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产品征收25%关税, 中美贸易摩擦迅速升温。本轮中美贸易摩擦在2018年的春季逐步升级, 给人以春寒料峭之感, 紧张状况在6月份得以延续。6月18日, 特朗普宣布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收10%的关税, 威胁视中方反制情况计划对另外2000亿美元进口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其后的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 面对极限施压和贸易讹诈, 中方将以数量和质量型综合措施反制。实际上这期间双方在边打边谈, 高级别的磋商最为密集 (见表1所示) .
(三) 贸易摩擦转机阶段
2018年10月之后, 美国资本市场出现大幅震荡, 12月开始出现深度探底, 跌幅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记录, 美国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声调出现一定的调整。某种程度上, 中美贸易摩擦出现转机。阿根廷当地时间12月1日晚, 中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晤, 双方就经贸问题进行讨论, 两国元首达成共识, 在2019年3月1日前停止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美国商品提高关税至25%, 中国部分恢复对美国农产品的购买以及购买能源和工业品。为落实双方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 其后的高级别磋商会谈更为密集, 中美贸易形势出现若干积极变化。2019年2月14-15日, 第六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北京举行, 双方在落实元首阿根廷会晤共识, 就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和农业开放以及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见表2所示) .
表1 2018年上半年中美贸易高级别磋商时间表
表2 2019年初中美贸易高级别磋商时间表
二、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
(一) 经济全球化的演化与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塑
工业革命以来, 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视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自由贸易理论学说为圭臬, 虽然具体执行过程中, 贸易保护措施根据国家和时间有不同的侧重, 但是欧美各国政策总体上是支持自由贸易的。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国际社会分为两大阵营,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内部经济贸易增长迅速, 催生克鲁格曼等人的产业内贸易理论。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继而90年代冷战结束, 中国等人口资源禀赋优渥的大国逐步融入到既有的国际贸易体系中, 资本、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 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形成一轮快速的全球化和经济发展, 低通胀、高速度是其重要特征。在20世纪末, 中国逐渐成长为世界工厂、中低端制造业的外包中心, 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成为这一轮全球化中的制造业中坚力量, 这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1世纪初的十年发达经济体面临日本化难题, 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摆脱拉美化陷阱, 在此过程中呈现“均等化”的趋势。近十年来, 在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中这一进程得以强化。中国的经济规模 (以GDP计算) 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万亿元, 年均实际增长9.5%, 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速, 期间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8%上升到15.2%.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出现快速增长, 中国的制造业逐渐向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转移, 带动越南等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崛起。反观欧美发达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历漫长的复苏过程, 特别是欧盟和日本, 经济增长长期低迷, 失业率居高不下。欧美国家近年来平民主义 (也称民粹主义) 滥觞, 一些政府受此影响出现重大转向, 英国通过脱欧公投, 特朗普政府上台,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二) 大国竞争与经济体制优劣比较
目前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 发达的经济体系, 相对完善稳定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以及较为庞大的人口 (3.27亿人) 和地域规模, 自从1894年GDP超过英国, 百余年来, 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一。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崛起,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规模迅速接近, 加之拥有5000年历史、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在和平稳定环境中心无旁骛的发展经济的中国, 其被唤醒的巨大潜力是惊人的。拥有巨大市场、丰富人力资本, 中国在新一轮的全球化中驾驭得当, 一方面享受到全球化红利, 另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一个理性的分析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经济在既定正确轨道上将继续快速发展, 超过人口规模只有其1/4的美国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件。大国竞争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两相比较, 目前主要大国在国家实力层面更加向均衡化、多极化发展, 新形势给处于第一位的被挑战者带来极大的压力。在竞争对手反超之前, 是否利用现有优势遏制甚至中断挑战者的发展态势, 成为守成国决策者的一种战略考量。竞争带来的发展焦虑也推动美国精英阶层形成一定程度的对华“共识”.在欧美发达经济体关于发展模式和市场体制的争议也引发广泛关注, 在2019年1月发表的德国工业联合会 (BDI) 中国立场文件《合作伙伴与体制竞争者》中一方面承认,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 中国都将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的市场;一方面一厢情愿地认为, 德国所倡导的社会福利市场经济体系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展开一场体制竞争。BDI还认为, 在人工智能、互联网、云技术、移动支付、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中国已经超过欧洲。
(三) 中美贸易关系的演进及对就业的影响
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5836亿美元, 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冷战结束后的全球价值链重塑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 总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母国的技术和资本优势在全球布局, 中国作为劳动力优势突出的国家, 在国际分工中承担了产品的组装和整装部分。而国际贸易的统计方式并没有根据全球分工的这种新格局加以调整, 根据传统方式统计的中美贸易顺差和逆差夸大了双方贸易的不平衡。2010-2013年, 以贸易增加值核算的中美贸易顺差比传统方式统计的中美贸易顺差要低48-56%.从1994年开始, 美国对中国一直保持贸易逆差, 2017年达到3752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2017年美国对华货物出口1299亿美元, 62%的大豆和14%的棉花、25%的飞机、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销往中国市场。2018年中美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为6335.2亿美元, 同比增长8.5%.其中, 出口4784.2亿美元, 增长11.3%;进口1551亿美元, 增长0.7%;贸易顺差3233.2亿美元, 同比扩大17.2%.在贸易摩擦的阴影之下, 2018年中美贸易顺差有所扩大, 这也说明中美经济融合之深, 互补之强是不以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从1985年到2017年,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累计达4.7万亿美元。
中美贸易对双方就业都产生直接影响, 据美中贸易委员会估算, 2015年对华出口和投资支撑美国260万个就业岗位。相关研究表明, 来自中国进口货物在美国的产业链下游创造约4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劳动生产率低于美国, 对美经贸合作创造在中国创造的就业岗位更多, 根据相关研究测算, 对美货物出口为中国创造了大约1750万个就业岗位。[5]
三、贸易摩擦的宏观经济影响
根据主流国际贸易理论, 贸易保护主义会削弱贸易国的比较优势, 降低整体福利。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角度分析, 贸易保护会降低出口需求, 从而对出口国形成总需求缩减, 进而冲击宏观经济, 形成经济增长减速。进口国如果没有有效替代, 贸易保护会导致相关商品供给不足, 从而推高国内相关商品物价。贸易保护和贸易报复行为使上述经济影响呈现螺旋式深化, 从而冲击双方宏观经济。
美国宏观经济维持高景气度, 但出现放缓迹象。2018年前三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年率分别增长2.2%、4.2%和3.5%, 其中第2和第3季度增速明显超过2017年同期的3.0%和2.8%;10月美国失业率保持在3.7%, 为49年来最低;产能利用率较2017年进一步提高, 9月为78.1%, 逐步接近1967年以来80.26%的历史平均水平。贸易摩擦加大了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前景的担忧, 2018年12月下旬, 美国资本市场道琼斯指数从10月初的高点跌落近5240点, 跌幅接近20%.有分析者认为, 2018年11月-2019年1月, 美国失业率均值3.9%, 1980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为3.7%, 就业景气度高;过去三个月新增非农人数均值24.1万人, 但是美国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的最后一期数值为23.3万人, 较前值反弹2.6万人, 反映美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
中国的宏观经济表现平稳, 但面临内外压力。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公布了2018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2018年虽然经受内外部诸多压力与挑战, 中国经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6%, 达到90万亿元人民币。按平均汇率折算, 经济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 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 离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门槛12736美元 (2016版) 更趋接近。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2018年, 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8万亿元, 扣除汽车类商品, 按相同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0.3%, 这得益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定上升。2018年,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 实际增长6.5%, 是2010年的2.3倍。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 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1万人,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81万人。贸易摩擦冲击之下, 中国保持了就业市场的平稳。但是应该看到, 中国经济增长的季度数据逐季下滑, 宏观经济存在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情况, 贸易摩擦就是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一个最大变数。
其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平稳复苏。发达经济体方面, 2018年前三季度欧元区实际GDP同比增速分别为2.4%、2.2%和1.7%, 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其中, 德国、法国经济继续发挥增长引领作用, 希腊经济在经历长期衰退后, 复苏态势有所加快。而从就业状况看, 2018年9月欧元区失业率保持在8.1%, 处于2008年9月以来最低。2018年1季度日本经济环比折年率萎缩0.9%, 2季度则实现了3%的反弹, 7月以来制造业PMI一直处于50荣枯线以上, 显示经济还在维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与发达经济体类似, 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其中, 印度经济增长较为强劲, 前两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7.7%和8.2%, 较去年同期增速分别提高1.6和2.6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 得益于国际石油和铁矿石价格的良好表现, 俄罗斯、巴西等能源资源出口国经济保持复苏态势。2018年1、2季度, 俄罗斯GDP同比分别增长1.3%和1.9%, 而9月失业率降至4.5%, 为1992年以来最低;巴西GDP同比分别增长1.2%和1%, 明显超过去年同期0和0.4%的增速。
综上, 贸易摩擦似乎对中美两国经济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并没有形成剧烈冲击, 这一方面反映了贸易摩擦影响的滞后性, 其经济影响将在其后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反映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极深, 并非加征关税就能使经济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面逆转。但其中长期影响则不可小觑, 因此, 各国对中美达成停战协议抱有极高期待。
四、应对贸易摩擦, 稳定宏观经济和就业的对策建议
建议一, 扩大进口, 利用巨大市场优势掌握国际贸易博弈主动权。利用进口博览会等场合阐明,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对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在对外开放、保护产权、扩大进口等三个方面可以采取更多举措。
建议二, 积极推动国内经济结构改革, 扭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不合理局面。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 中方应该保持足够定力, 矢志不渝的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促进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 防风险、稳金融, 打赢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战役。大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审时度势出台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 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做好国内自由贸易港试点, 推动对外开放上新台阶。
建议三, 坚持不懈地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的经济转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向价值链高端攀登, 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供给。中国农村依然有庞大的人口, 农村青年的受教育水平低于城市居民同年龄人口, 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大力普及中高等教育, 大力发展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 为产业升级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
建议四, 积极推动国际机构改革, 构建包容开放的国际经济新格局, 塑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多边贸易体制的构建, 积极参与现有主要多边机构的改革谈判,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参考文献
[1] 张明, 程实, 张岸元, 等。如何渡过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水域?[J].国际经济评论, 2019 (1) :89-145.
[2] 梅新育。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 (3) :1-4.
[3] 李长安。中美贸易摩擦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 (3) :5-8.
[4] 段炳德。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潜在影响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 (3) :9-14.
[5] 隆国强。理性认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N].人民日报, 2018-08-29 (07) .